{SiteName}
首页
扬州新闻
扬州美食
扬州旅游
扬州习俗
扬州文化
扬州交通

5A级景区瘦西湖,苏州的西湖,名

瘦西湖

大家去过西湖吗?相信很多人都去过吧,但要是问,大家有没有去过瘦西湖呢,有些朋友可能就要懵了。西湖作为一条湖,又不是一个人,为什么还有“瘦不瘦”的说法?小编当时也是很好奇,就去查了资料,原来瘦西湖就在扬州。

瘦西湖

好奇心爆棚的我,趁着国庆的假期,到我姑妈家借宿了几天,顺带就去看了看。到了扬州才发现,瘦西湖是扬州内一所湖上园林,所谓的“瘦”是指湖道狭长弯曲,所以视觉上与西湖相比确实是瘦了一些,但是“瘦”并不代表着不如,并且这个湖名还是个浙江人起的,也就是说在浙江人眼里,这就得是苏州的西湖了。

据导游小姐介绍:是因为当时有位诗人,名为汪沆,他出身在浙江钱塘江,这次来到扬州旅游,想见识一番扬州的风景,但当时又不像现在打开电脑全是攻略。于是汪沆决定去“信息交流中心”茶馆问问看,顺便在茶馆歇息一番。

瘦西湖

来到茶馆后,汪沆看见几位书生正围坐在一起,心想:他们或许知道扬州有什么好看的风景。于是汪沆走到他们面前,书生们看着走来的陌生人,都愣住了,丝毫不明白这陌生人是什么意思,汪沆连忙开口问道:“各位仁兄,你们可知道这扬州城有什么值得一去的地方?”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应,突然其中有一位书生说道:“你若不知去处,可去保障湖游玩一番,鄙人认为那里的景色还是可圈可点,今日我刚从湖边回来,现在当值傍晚,日落西下一点风景独好呀!”

得到了这等答复,汪沆心中十分满意,于是就按照书生所说的方向,找上了保障湖。一看到这片湖泊,湖边水光潋滟,垂柳成排,完全是一幅春日融融的景色,像极了家乡的西湖。于是不禁将这座湖与家乡西湖作了一番对比,竟发现两者竟然平分秋色。于是在感慨之余,诗兴大发,挥毫写下了《瘦西湖》这首诗。

瘦西湖

他在诗中毫不吝啬的赞美了瘦西湖的美景,还细写了最经典的柳树上的柳叶垂在水面上,台阶和石桥如诗如画的样子。诗中除了介绍瘦西湖的风景,也巧妙地与自己家乡的西湖做了对比,他认为瘦西湖像西湖一样,是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所到之处皆是美景,令人心情愉悦。

但保障湖并没有西湖那么大,必须要告诉后来人它们的不同,于是巧妙的以“瘦”结尾,这才有了“瘦西湖”这个名号。所以一方面是因为汪沆诗写得好,有影响力。一方面则是因为“瘦西湖”这个说法,实在是神来之笔。从那以后,扬州保障湖就被人们更名为瘦西湖了。

瘦西湖

小编一边听着导游小姐介绍“瘦西湖”的由来,一边漫步于瘦西湖的湖畔,不由得也有一些感慨。汪沆这个在浙江长大的诗人,家乡有顶级的西湖,还给扬州的湖命名为瘦西湖,这实在是莫高的赞誉了。

小编以前也去过西湖,虽不如汪沆那么有才华,但为给大家做参考,在这里稍作比较。在我看来,如果把西湖比作一条七彩的薄纱,那瘦西湖就得是一条条飞舞的彩带,其实也就是一“瘦”之差而已。

瘦西湖

不过这一字之差,可谓是为瘦西湖给正了名,因为古人发现景区,传播消息可不像现在,有那么多曝光的机会。往往可能就是一首传神的作品,引得无数驴友心怀身亡,就像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王勃的一首《滕王阁序》,所有的故事也就因此而展开。

瘦西湖

除了汪沆,杜牧也“帮”过瘦西湖一把,在离开扬州之后,一直对扬州的生活心心念念。其中一首《寄扬州韩绰判官》讲的就是:当时的杜牧在长安当官,而他的好朋友韩绰则在扬州当官,虽然离天子更近,但是韩绰终日与美景相伴让的日子,看起来十分舒适逍遥,这让杜牧相当羡慕。每当与韩绰提起扬州,杜牧总是分外怀念自己曾经深处扬州地界,与好友把酒言欢的日子。

瘦西湖

于是在古诗的最后,杜牧调侃韩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说他在二十四桥上的哪座桥教歌妓们吹箫呢?其实这句话不仅仅隐隐透露出杜牧对扬州的怀念,还表达了对朋友的想念,一语双关的方式让人读起来别有一番感受,所以这句话被后人评为千古名句。

瘦西湖

其实,像古代的诗人跑到景区去写诗,除了看风景看到酣处诗兴大发,还有一分借机展示才华的心思,通过景区增加曝光度,好早日被朝廷选拔人才的官员看中。不像我们现在旅游,完全是为了疏解自己。

瘦西湖

言归正传,现在的瘦西湖,能够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家五A级景区,这些诗人确实是帮了大忙。尤其是汪沆的“瘦”,在去过一次的小编眼里,完美地表现出“瘦西湖可与西湖一较高下,又与西湖不同”的看法。

篇幅所限,小编就不再赘述了,如果你跟小编一样,对杭州西湖的感觉不错,建议同样可以尝试一下别有风味的瘦西湖,相信不会让你失望的哦。(如果错漏,欢迎在评论栏指出,小编会认真看回复的,感激不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jt/12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