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镇有一条横贯全镇东西而又蜿蜒弯曲的石板长街,至今依然较为完整地保留着,实为扬州地区所少见。据考,石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全长约4华里,是当年由镇上商铺、寺庙、乡绅、民众出资,从江南选购了近万块花岗石铺筑而成的。每块石块长约3尺,宽亦尺余,厚不足5寸,有序地在街路中间成“目”字形排列。在横铺的条石下面则是用青砖砌成的下水道,各户皆有阴沟与其相通,组成了一个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上面行人、下面排水的中空街道形式,充分体现了前人在街道建筑上的匠心。圈门其时,市井繁荣,商贾云集,经商者千行百业,一应俱全,计有丝绒绣品、鞋帽服装、木材百货、银楼钱庄、南北干果、铁铺粮行、铜锡陶瓷、酱园酒坊、邮讯驿站、医药染坊、茶馆客栈、理发澡堂、刻印裱画、戏院书场等近家。其中,尤以祥盛、森泰祥布店,天祥香店,福茂南货店及源丰祥布店,美顺五洋店,天福祥南货店,裕成茶食店,恒钜昌酱园,义茂酱园,余钜泰银楼等十余家大商号,闻名于东乡一带。走进石板街,不同格局的民居鳞次栉比,粉墙黛瓦的住宅前后通连,形成了“一宅跨两街”之势。而两侧平房的廊沿又将整个街道挤成“一线天”,远远望不到尽头。然而,就在这窄直的街市中,却深藏着不少古宅大院、经典民居。这里有一进三间两厢、前后六进,具有江南风格的束家古宅;这里也有马头墙高耸、前宅后院七进,旁有垂直通道连接前后的皖南特色的刘家大院;这里还有中西合璧的花厅式建筑“黄岗别墅”,设有假山小巧玲珑,花台花团锦簇,垂槐已过百年;这里又有四柱五架抬梁、八角莲瓣如意纹石础的楠木厅,无不显现出古镇古街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包容的思想理念。漫步石板街,景随步移,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目不暇及,别有一番情致。从西街出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法源寺及都天庙,陈毅曾在都天庙万年台召开动员抗日的群众大会,亦对法源寺方丈讲出“出家不出国,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名言。离庙东行不远,是一座横跨在白塔河上的永济桥,这是大桥镇标志性、形象性的建筑。下得桥来走不几步,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当街横跨的石牌坊。它是清康熙二十年()以孝行感动民众的汤彭年进士为其母所立,向世人彰显着忠孝的美德。在镇中,有明代建筑“三圣庵”。这座朱氏家庵,最具特色的便是双梁双卷式蝴蝶厅;院内二株松柏有近年历史,至今枝叶繁茂,生机犹在。到镇东街,又会看到人称“狮子府”的顾家祠堂,门前有高与檐齐的一对大石狮,门楼上有康熙帝钦赐“榜眼及第”的一方匾额,向人们传递着读书经世济用的理念。继续前行,走到街东尽头,又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板街与其相接,引到新的街巷。就在这条悠长的石板街上,在深远的历史长河里,在古老的文化传承中,孕育并走出过许多才士贤达。清康熙三十三年()的榜眼顾图河,乾隆年间的著名画家张春雷,晚清画家顾宝珊,安源煤矿创始人李寿铨,著名律师、“远东军事法庭”检查官顾问鄂森,著名物理学家、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日本前首相中曾根的同窗好友、著名经济学家朱绍文,首任中国学联主席、驻外大使谢邦定,全国人大代表、机车专家顾懋林,著名电影艺术家、教育家、导演赵明……他们都曾在石板街留下过童年的印记。(原创作者朱毓麒朱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ly/13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