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扬州新闻
扬州美食
扬州旅游
扬州习俗
扬州文化
扬州交通

诗仙也无奈,为了超越崔颢,李白到底有多努

唐朝开元十二年,一个24岁的年轻人李白,告别了他的老家四川,开始了他的四方游历。

那个时代,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铁路,只有水路是最为便利的交通方式。他渡过了远离荆门,来到楚国游历。

一年后,李白正式到达湖北江夏,第一次见到了名闻天下的黄鹤楼。当他望着长江的浩浩荡荡、龟山和蛇山的壮丽景色时,李白便兴奋起来。

在半酣的状态下,他拉着朋友高适,上黄鹤楼题诗。作为一个自负才气纵横的年轻人,李白想要挑战黄鹤楼最著名的题诗。

他在引领下被带到一位新科进士的诗作面前,那是崔颢所写的。崔颢年纪比李白小三岁,但是19岁就成为了当世有名的大才子,并且以题诗的才华闻名。

最初李白满怀自信,但是当他读到崔颢的诗时,他的表情瞬间变了。诗中写道:“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和高适深深为《黄鹤楼》所震撼。

崔颢的这首诗后来被赞誉为唐代七律的开山之作,和杜甫晚年所写的《登高》一样,堪称七律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到底有何妙处呢?首先,开篇三句全部都是关于黄鹤的,古诗词通常是忌讳重复的,但是崔颢却将这一点巧妙地运用了。

他通过黄鹤带来的神秘传说,完成了古今的对照。接下来的一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令人叹为观止。

当年黄鹤的离去,只有天空中上千年的白云在人间空悠悠地飘荡,读到这里,一种巨大的苍凉情怀扑面而来。

最后两句写实景,与之前相比,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将游子心中的忧愁放逐到烟波浩渺的长江上,令人叹为观止。李白第一次感到困境:“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他意识到,崔颢的《黄鹤楼》早已将意境描绘到极致,之后的诗歌再往后写,都无法超越它。

崔颢的这首诗看起来很简单,写实而不华丽,却是浑然天成,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好在作为诗仙的李白,他决心不服输。

他在黄鹤楼下立下誓言,要写出一篇压倒古今诗人的诗。几年后,李白的好朋友孟浩然从江夏登船,要去往扬州。

李白与他分别之后,趁着离别的心情,他拉住笔,写下了《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也是一首千古名篇,真情实意,尤其是最后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展现出一幅雄壮壮丽的画面,令人震撼。然而,从整体与意境来看,仍然无法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

从那时起,李白像失控的洪流一样,连续写下了十几首关于黄鹤楼的诗。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江夏送友人》、《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峨眉山月歌》、《黄鹤楼中吹玉笛》等等。

可以看出,李白真的尽了全力,他的《醉后答丁十八》甚至用了四个黄鹤,比崔颢还多一个,可惜与崔颢的差距仍然很大。最后,李白在金陵提笔之际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这首诗模仿了崔颢的《黄鹤楼》,但是李白却在其中展现出了独一无二的风格。

这首诗与黄鹤楼一样,成为了千古名篇,表达出了对登高感怀的绝妙情感。

李白经历了许多困难,上至唐玄宗召见,下至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但他最终选择了勇敢退缩。直到20多年后,他在金陵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这首诗表达了对登高感慨的深层次认识和领悟。这样的领悟使得李白在诗歌创作中更加深入,成为了他卓越的成就的基石。

他以自己的诗作成为了千古流传的文化瑰宝。李白终于明白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最后,他成为了被人们推崇的不朽诗仙。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ly/13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