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是江苏省扬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江苏中部,总面积平方公里,下辖14个镇。年末,宝应县常住人口67.85万。近年来,宝应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年,宝应县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第88位,这标志着宝应工业经济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宝应县何不考虑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撤县设区,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呢?
宝应县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已形成了以电力装备、电子信息为主导,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为重点,有机食品、文体用品、羽绒家纺为特色的"两主三重三特"即""产业体系。
年,宝应县实现工业销售亿元,规模工业产值.8亿元,工业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县域前列。这为宝应撤县设区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工业是县域经济的立县之本,宝应工业的快速崛起,将成为宝应经济腾飞、城市能级提升的强力引擎。
从经济综合实力来看,年宝应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95万元,已超过不少地级市的人均水平。近年来,宝应县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已调整为11.4:44.8:43.8,第二、三产业占比接近九成,特别是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43%,充分说明宝应县已由传统农业大县成功转型为工业强县和现代服务业大县,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为宝应撤县设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区位条件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宝应地处江苏中部,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宁镇扬都市圈的结合部,区位优势十分突出。特别是随着区域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江城市群加快发展,宝应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交通方面,宝应境内交通便捷,拥有S省道、S省道、京沪高速公路宝应段、盐蚌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和省道,以及京杭大运河、金宝线航道、盐宝线航道等水运干线,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加速形成。区位和交通优势将成为支撑宝应加快发展的"双翼",为宝应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创造良好条件。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县域能否撤县设区的重要因素。宝应县近年来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年三次产业结构比已调整为11.4:44.8:43.8,第三产业占比接近44%,反映出宝应县城镇化水平已大幅提升。城镇化不仅为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提供了空间,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造了广阔舞台,同时也将带动房地产、消费、投资等经济增长点,成为拉动宝应县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可以预见,未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宝应县将迎来更大发展。
说到宝应,不得不提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宝应有着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同松药店等价值较高的文物古迹,又有宝应捶藕、淮剧、曹甸十番锣鼓等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拥有捶锤藕、鹅毛雪片等别具一格的传统美食及宝应核桃乌青菜、宝应慈姑、宝应荷藕等优质特产。
近年来,宝应县充分发掘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美得妙的景区景点,如宝应县纵棹园、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宝应荷园生态旅游区等。日益兴旺的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助推宝应经济多元发展的新动能。
宝应县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体系日臻完善,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区位交通十分优越,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完全具备撤县设区的条件。
撤县设区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还将极大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而且,撤县设区将为宝应在更高的区域发展平台上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创造有利条件。
当然,宝应撤县设区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进一步做好城市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助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这座新兴工业城市更加智慧、更有温度。
相信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宝应一定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县域发展中争创一流,跻身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