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塘柔软的湖面
透红亭秀致的亭檐
文科楼前的足迹
承载着广袤浩瀚的诗意与浪漫
星辰流转
欢迎你
来到扬州大学文学院
四年青春一生精彩
▲校园风景
专业概况
▲任中敏像
文学院前身为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创立于年,是扬州大学最早设立的系科之一。
▲学院风景
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秘书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校品牌专业。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主编:徐林祥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入选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
▲《文学概论》
主编:姚文放
▲江苏省教学成果奖
特等奖
▲柳宏: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
▲徐林祥: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十二五”职业教育
国家规划教材书目的通知
▲姚文放:江苏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国家级规划教材遴选推荐结果(公示)
左右滑动查看成果组图
文学院现有本科生人,研究生人,其中,留学生70人。教职工人,专任教师9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9人,教授27人,副教授36人,拥有博士学位92人,硕士学位5人,专任教师60岁以下博士化率97.0%。“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教育部中文教指委委员1人,省“”工程第二层次1人,省“”工程第三层次2人,省突贡专家1人,省“双创人才”3人,省“双创博士”7人,省社科优青2人,省“六大人才高峰”1人。
通过不断建设,在60多年传承积淀的基础上,文学院教学科研团队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实现所有学科方向师资配备充足,齐整均衡。专任教师6个月以上国际化率34.7%。50岁以上、40-50岁、40岁以下教师数占比分别为27.5%、30.6%、41.8%。实现了老中青三代有序传承,学科保持高质态、可持续发展。既有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名家大家在前,复有一批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学术中坚,更有一大批八九十年代出生的青年翘楚。
▲扫码了解我院师资详情
学科优势
年,一代词曲学大师任中敏(半塘)先生开创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审定的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文学院现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有中国俗文学研究中心、《尚书》学研究中心、审美文化研究所、国际《尚书》学会秘书处、《外国美学》集刊编辑部、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等科研机构。近10年来,6项成果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5项成果获得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3项,其中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社科重大攻关项目3项。
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基于中文学术成果的评价(版)》。我院姚文放、古风、徐德明、陈军和赵彦芳五位教授荣登榜单。
人才培养
友
校友资源助力学生成长
60多年来,文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本科毕业生,其中有享誉海内外的学者,如汪晖、高建平、丁帆、蒋寅、季国平、华学诚、戴伟华、周建忠等,又有如毕飞宇、吴义勤、王干等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和评论家,有杨晓堂、傅华、施绍祥、周顺生、祭彦如、潘春林、赵永贤、戴元湖、芮鸿岩等政府和高教行政管理工作者,更有众多奋斗在高校和中学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家和教学名师,如洪宗礼、袁振国、肖瑞峰、杨九俊、黄厚江等。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干先生(左)入职我院
▲毕飞宇在我院指导学生写作
▲毕飞宇在我院指导学生写作
▲毕飞宇在我院指导学生写作
▲毕飞宇在我院指导学生写作
▲毕飞宇在我院指导学生写作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我们的校友,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毕飞宇学长定期回我院开展“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指导写作,点评原创小说。
师
名师名家导航人才培养
依托品牌专业建设,学院邀请海内外知名校友、著名作家、教授、青年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长期举办“长江学者谈读书与治学”系列讲座,开拓学生学术视野、提升科研能力。
▲我院徐林祥教授
主讲公益直播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兵娟教授
▲西华师范大学
伏俊琏教授
▲山东大学哲学和社会学院特聘教授
洪汉鼎教授
▲澳门大学
徐杰教授
▲意大利都灵大学
TizianaAndina教授
▲厦门大学
彭兆荣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叶舒宪教授
▲四川大学
徐新建教授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韩瑞亚教授
▲美国西康涅狄格州州立大学
祁寿华教授
▲复旦大学
陈建华教授
▲辽宁大学
高楠教授
▲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
顾明栋教授
▲南京大学
徐兴无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
唐正大教授
▲大连大学
孙惠欣教授
▲著名作家
张大春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罗福林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讲座组图
▲先锋论坛
凝聚新势力,我院年轻教师发起“敦复青年学者论坛”,彰显青年教师学术风尚,展示大文科学术视野。
左右滑动查看往期海报
学院自年起,承办创新创业学院文科创新班,为每位创新班学生配备了学业导师,根据学生成长、专业学习与学术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每周设置系列主题讲座及沙龙,精细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多元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班级凝聚力强,班风正、学风浓,先后开展各类团日活动54次,获“校红旗团支部”表彰。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近几年考研录取率稳步提升,余人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
▲我院届本科毕业生升学情况(含出国出境)
赛
以赛促学检验专业技能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基础,提高实践技能水平。近三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20余项,全国高校英语写作大赛总决赛一等奖1人,江苏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3人,在全国学科竞赛中获一、二等奖50多人次。
▲年国省级大学生科创项目
▲年国省级大学生科创项目
▲年国省级大学生科创项目
▲第三届江苏省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
省部级特等奖
▲实践团队获“力行杯”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
项目大赛省部级二等级
▲学生论文在“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中获省部级一等奖
拓
国际化拓展彰显培养特色
学院注重推进国际化建设与发展,不断加大国际化投入力度。年至今,学院投入近万元,派出多名师生,组团赴国(境)外著名高校访学研学。学院现有来自18个国家的留学生70人,年组建了第一个成建制留学生班。我院先后为美国、泰国、韩国、南非、摩洛哥等国的孔子学院输送汉语国际教师志愿者62人,进行文化传播和海外服务。年,2名志愿者被国家汉办评为“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学生的国际视野不断拓展,学院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我院学生出国出境访学
▲成建制留学生班开学典礼
融
融合课堂内外发展专业素养
学院积极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效应,不断发展学生专业素养。继年“毕飞宇研究中心”成立后,由著名诗人北岛亲自揭牌的“扬州大学中国诗歌创研所”于年正式成立,依托此类精品平台,学院精准指导学生经典阅读和原创写作。我院学生原创作品在《扬子江诗刊》《青春》《雨花》等杂志刊出,学生成功出版诗集《此情可待》,出版原创小说《沉浮轩》等。
我院设有研究生会、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宣传报道中心、阅读中心、自管中心六大学生组织,成立经典传习社、南风琴社等多个学生社团,举办汉语言文化节、古琴音乐会、“深阅读”创作大赛、“半塘讲书人”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积淀文学底蕴,传承文化文脉,涵育大学精神。
▲半塘讲书人大赛
▲大学生社会实践
▲汉语言文化节班团话剧展演
▲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
▲新生军训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合唱比赛
未来
这里的梧桐荫满、碧荷连天、人声鼎沸
都将与你有关
这里的名师、学者
将对你倾囊以授
这里是你的大学
也会是你的时代
欢迎报考扬州大学文学院!
编辑
徐心意
/扬州大学文学院宣报中心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