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扬州新闻
扬州美食
扬州旅游
扬州习俗
扬州文化
扬州交通

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真的很好吃

白癜风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8880.html

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博发布消息,扬州获评“世界美食之都”。

从此,扬州美食有了官方认证——扬州的,世界的!

扬州,成为继四川成都、广东顺德和澳门之后,中国第4个获评“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的城市。

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就是世界认识扬州美食的开始。

世界各地只要有中餐馆的地方,就有扬州炒饭。

但近些年,扬州的早茶、淮扬美食,越来越多地被世界认识、认可,甚至这些扬州特色背后承载的故事和传说也被大家好奇着谈论着。

有关城市,有关历史,有关一方水土的风情万种。

早上皮包水

小小的扬州城,究竟有什么值得让过去的豪商巨贾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又让现代人流连忘返呢?似乎并没有精准答案,有的只是让外人羡慕不已的“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悠闲生活。

扬州城的香气热气烟火气,就是从每天早上的皮包水弥漫开来。所谓“皮包水”顾名思义,即胃里包水,这里是指吃早茶。

“早上起来日已高,只觉心里闹潮潮,茶馆里头走一遭。拌干丝,风味糕,蟹壳黄,千层糕,翡翠烧卖,三丁包。清汤面,脆火烧,龙井茶叶香气飘。”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讲的就是扬州著名的蟹黄汤包。

刚出笼的汤包,薄皮透光汤汁饱满,轻轻提起,可以清楚地看到淡黄色的蟹黄汤汁在皮内随之晃动。

所谓“皮薄如纸、汤足如泉、形如玉菊、味道鲜美、不溢不破”。

一气将包子内的汤全部吸食掉,小心的蘸点香醋,送下肚,方心满意足。

“扬州双绝”,是指翡翠烧麦和千层油糕。

翡翠烧卖,以青菜做馅料,将青菜下锅汆熟,用冰水拔,再挤干水分,切成碎末儿,再加猪油、白糖、盐、火腿末等调和而成,色如翡翠,清香可口。

烧卖皮也有讲究,既薄且透,包好之后,像花瓶状,摆放在小蒸笼中有些像青石榴,又温软如碧玉,蒸熟后透过皮子能看到嫩绿的馅心,碧浆香泛。

千层油糕,一层面粉一层蜜糖猪油,有桂花香气。融化的猪油混合着白糖包裹面皮的香气,一点不腻,层层相叠糖油相间,绵软而嫩。

据说,正宗的千层油糕要有64层才够,层层薄如纸,色白如雪,糕面红白相间,食之软糯甜润。

包子是扬州人喝早茶时必不可少的主角。扬州包子最大的特点是皮子白且喧软,不会黏牙,馅儿又精细鲜美。

三丁包,以鸡丁、笋丁、肉丁为馅,故名“三丁”。鸡丁大、肉丁中、笋丁小,颗粒分明。鸡丁需选用隔年母鸡,既肥且嫩;肉丁选用五花肋条肉,膘头适中;而笋丁则根据季节选用鲜笋。

扬州的包子馅很讲究汁水,三丁包虽不及汤包那么多汁,但也是汤汁饱满。细细地品尝,内馅丰富鲜甜适中。

但凡在扬州大点的茶楼,晴雯喜欢吃的豆腐皮包子都有的卖,有的店家,干脆就叫“晴雯包子”。

蒸出来的包子,吃在嘴里,包子皮嚼在嘴里口感发紧,而里面的豆腐皮饱沾馅料之后,吃在嘴里依然有韧劲,汤汁不多不少。

当然,扬州细点名满天下,怎么会只有包子?

月牙蒸饺,薄皮里除了包着肉馅外更有饱满的一口鲜汤。

褶子细腻呈月牙形,皮子白嫩剔透,饱满得仿佛吹弹欲裂般娇嫩。皮薄而筋道,透光,夹一只,能看到汤汁在流动。

好的蒸饺,除了汤要鲜美,肉馅也有讲究。既要肉紧又要娇嫩,品在口中爽滑、弹牙,是有韧性的一团,而不是一堆散肉渣。

咬开一口,汤汁鲜而不腻,稠而不油,吸完了汤,再蘸上醋一口包下。肉汁的醇香和醋香揉和在一起,渗透整个口腔,滋润着全部的味蕾。

从古到今永流传

因着扬州年的文明史和多年的建城史,淮扬美食也有着悠久深远的发展史,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

一条运河水,滋养着扬州城几度繁华,也滋养着淮扬菜热烈而饱满地代代相传。

炒饭,还是扬州的好。

米要是籼米,才能兼顾细而长的视觉效果。原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丰富而新鲜,火腿、干贝、香菇、鸡肉、笋丁、海参、虾仁,一样都少不得。炒到米粒粒分明,口感微弹,有些嚼劲也入得香味,才是正宗的扬州炒饭。

传说隋炀帝游幸时,厨师以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为主题做成了松鼠鳜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四道菜,葵花斩肉即为狮子头。

此菜讲究刀工,火候,选用肥瘦四六开的猪肉,手工切成石榴状,配以蟹黄、虾子等,用小火慢炖而成,因肥肉中的油化出,所以肥肉处凹陷,瘦肉丁突出,形似狮子头,故名。

大煮干丝,将白豆腐干开片切丝,一块方方小小的豆干要片出24层,片片均匀,薄而不透。再以清纯火腿鸡汤慢火煨制成金黄色,配以同等纤细的火腿丝、笋丝、鸡丝外加一撮虾仁,吃时拌匀,嫩滑中带柔韧,清新中显腴美。

文思豆腐始于清代,因是清乾隆年间扬州天宁寺的文思和尚所创,故名。用嫩豆腐和熟火腿等烹制而成,将豆腐切成发丝般的细丝,白绿相间,豆腐细嫩,汤汁鲜美。精湛刀工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软兜,是扬州人对鳝鱼肉质软嫩的形象概括。选鳝鱼脊背,炒好之后,用筷子夹取,鱼肉软嫩,两端自然下垂,故名炒软兜。

扬州“三头宴”中的三头之一,拆烩鲢鱼头。鱼皮黏糯,鱼肉膄嫩,汤汁浓稠,口味鲜美。制作过程中虽已拆骨,鱼头的形态仍保持完整,食用时,甚至可以只有汤匙,不用筷子,别有一番风味。

清炒虾仁与炒虾仁是有区别的。传统淮扬菜里那种除却虾仁,全无他物的清炒虾仁才是正宗。

虾子又称“起水鲜”,离了水的虾只拥有短暂的青春,要在最合适的时候剥去外衣,用浆制的方法留住它这短暂而美好的青春,才能吃出鲜活湖虾那种清新跃动的鲜滑感。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同样传说于隋炀帝巡游的淮扬名菜还有松鼠鳜鱼。

将松鼠和鱼联系在一起,实在是象形又象声的说法。因其色泽金黄肉翻似毛,昂头翘尾神似欲窜的松鼠,挂卤时会发出会发出象松鼠一样“吱吱”的叫声而得名。

从前,吃松鼠桂鱼是场声势浩大的仪式。上菜必须三个人一起,一人负责端盘子,一人负责嚷嚷使行人避让,一人负责浇卤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上桌时那滋啦啦一声又一声的浇汁响则是这场表演的高潮,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原来,淮扬菜也曾如此张扬。

越“小”越有味

如果说扬州有十分好吃,那扬州街头巷尾那些小吃必须占上五分。无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街头的,就越是生动鲜活的。

小吃之于扬州,是寻常巷陌里细微末节的好,日常生活里随手可及的好。认识扬州,认识扬州美食,最快的方式,也许就是一一吃过这些和这个城市一同生长的小吃。

锅贴恒久远,饺面总相伴。

锅贴不是饺子,却真的是贴着锅煎出来的。两头尖尖似弯月,有腰又有臀,有尤物之姿。外黄底脆,皮实馅足,一咬一嘴肉汁,好吃得吮指难忘。

细细的十八个褶子从头抿到尾,极其矜持,这和南方人的内敛脾性相合,笑,不漏齿。

老扬州们喜欢用锅贴配饺面,即便是热得难捱的大夏天,他们也会固执地叫上一份脆嘣嘣、油滴滴的锅贴配饺面,在城区深处悠闲地吃,吃得汗水淋漓才好。

如果硬要在锅贴饺面这对牢不可破的cp中加入一个“第三者”,大部分老扬州都会熟练地招呼,“再来份烫干丝!”

扬州人好吃干丝,一块豆腐干,劈成薄片,再密密地切成丝,开水烫去豆腥味,将干丝烫软。兜头一些麻油和调好的酱油,点几片香菜叶,点缀几根姜丝,开水焯过的开洋放几颗,一份热气腾腾的烫干丝就好了。

小小一只盘子,堆得高高尖尖的,吃时将那座小山拨散拌开,满口香滑,既韧且嫩。

如果锅贴饺面干丝还小得不够街头,那干拌面可算是走进了扬州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大多数扬州人来说,从早到晚,从下午茶到宵夜,没有哪顿饭是一碗干拌面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碗腰花汤。

面得是劲道的碱面,酱油非自家手工熬的不可。或许还要在碗底化一块猪油,面入碗的一瞬间才能激起一阵如有实体的香气,具体成街头随处可见5块钱一碗的干拌面,也就是,老扬州的烟火气。

“无老鹅不成宴”,在扬州,卖老鹅的摊子几乎占据了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常说“南京鸭,扬州鹅”,据考证,其实,扬州大量养鹅、吃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前。

老鹅其实就是盐水鹅。地道的扬州老鹅肉质饱满扎实,紧而不柴,肥而不腻;切段装盘后仍形状完好,不塌不散。鹅肉澄黄油亮,鹅卤浓而不混,卤上漂一层鹅油,带着鹅肉与鹅脂混杂后独特的香味,即不腻又厚重。

“三分钱买个金刚脐六角铮铮。”

这话对于老扬州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金黄黄、头昂昂、翘角角、硬邦邦、俏铮铮,分咸甜两种,有着类似面包的香味,也有很明显的碱味,软软的又很有韧劲。扬州人平日里喜欢叫它“刚脐子”。

最美的时候是它刚出炉的时候,六只角楞角分明似雪花,皮是脆的,心是软的,底是硬的,外脆里软却有嚼劲。空口吃,也可以掰开了用京果粉泡着吃,是一种踏实又安稳的满足感。

从丰盛又热气腾腾的早茶,到传统深厚精巧华侈的淮扬经典,再到烟火蒸腾街头巷尾的小吃,扬州美食可列举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扬州美食,并不是美在食物的繁华本身,而是美在它的悠久韵味、人情温暖,美在它既可端庄又能市井的包容性,美在每一个扬州人对吃、对生活、对世界朴素而扎实的热爱。

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真的很好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ly/5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