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冈,扬州多年来城市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东峰、中峰、西峰三峰突起,这里丛林植被茂密,四季景色怡人,在蜀冈中峰南侧,今已建成蜀冈文化公园,公园内文化气息浓厚,入口处的荷塘旁,屹立着两尊塑像,他们都是古代廉吏的代表,文学中的大家。荷塘的东北方,一尊立像映入眼帘,是“六一居士”、“文章太守”欧阳修。欧阳修的一生都与扬州有关,留下了诸多文化遗产,斯文正气,文与道俱,他的人品和作品对于彰显地方文脉,提高城市及区域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欧阳修于仁宗庆历八年()年被逐出朝廷任扬州太守,其间极赏蜀冈的清幽古朴,于大明寺西南筑堂,坐此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似与堂平,平山堂因而得名。关于欧公建筑平山堂,有太守之宴,传誉古今。研究扬州文化的学者曾考述,山堂是怎么建起来的?此堂初建,系因大明寺一处即将坍塌的房子质量甚差,已经要散架了而改建,绝非“壮丽淮南第一”;欧公建平山堂系庙产,太守借用一处作为公用,并非欧公私产;欧公在夏日处理公务、讲学、接待宾客的多功能厅,绝非专门为酒宴兴建的一处屋宇。如今已成为江苏省廉政教育基地,承接全国党员、学者游客瞻仰先贤之风骨。欧公在扬州任上仅11个月,他为政宽简,所谓宽简,也就是不兴建不必要工程,不扩大可以化小的事端,不提倡可有可无的活动,不随便分派百姓的工役,不增加百姓的赋税负担,使百姓安居乐业。在扬州任上,其被后人概括有三大政绩:劝农、御水、治狱。欧公知扬州时,下车伊始,便调查农耕情形,对雨水、虫害情形进行了详细了解,认为“民间极不易”,商讨对策,终使当年扬州地域农业丰收。秋日大水,欧公调查在御水中农人负担,认为摊派过重,努力减少一些项目,强调不可“为国结怨于淮人”。量刑方面,欧公通常主张从宽,给一切失足者以希望之路。后人云,扬州人所以长期为欧公建生祠,香火不断,重要原因是欧公判刑狱,保全可杀可不杀者甚众,百姓感激他。平山堂太守之宴,不过是从政举重若轻的偶尔之举,做长官的整天“太守之宴与众宾欢”,百姓会感激他,向他焚香祭拜吗?他荐贤拔俊。高邮孙觉21岁,在乡读书,专程拜谒欧公请教,欧公热情接待了他。孙觉请教为文之道,欧公教诲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孙觉受教,次年中皇祐元年已丑进士,步入仕途。吕溱为宋代扬州籍三状元之一,系年戊寅科文魁,曾与欧公在翰林院共事,馆阁同僚。欧公曾因吕溱多才上书举荐,赞吕“素有文学”,又说“闻其论政,服其度量”,请放为外郡主政官员。“文章太守”著述扬州。关于为文之道,他曾教训他的学生苏轼说:“我所谓文必与道俱,见利而迁,则非吾徒。”强调文章是思想的外壳,强调为宏大理想而文,为崇高道德而文,文章要有切实的内容,要有深刻的见解,要能净化自己也能净化别人的心灵。在扬州所作诗词,流传至今约20首,多为佳作。在这些诗词中,除与梅圣俞、许元、王淇酬唱外,咏及扬州之艺人、樵夫、青年学者、过往宾客,同时咏及扬州之初春、夏景、中秋雨以至冬雪,还咏及扬州所见的鹭鸶、野鹊、荷花等,题材宽泛。绝句《樵者》云:“云际依依认旧林,断崖荒蹬路难寻。西山望见朝来雨,南涧归时渡处深。”即写蜀冈劳作者情形,观察仔细,隐隐写出对于劳苦民众的同情。沿着荷塘向西走,一尊卧像展现眼前,便是欧公的得意门生苏轼,那有人要问了,苏轼与扬州有何联系?据记载,公元年,苏轼受命出任扬州太守。对于朝廷的这项任命,他认为是莫大的恩典,由于此前已多次来往扬州,非常喜欢这座运河名城。在他的《扬州谢到任表》中提到,能到扬州这样一个重要的名都巨郡来担任父母官,真可谓是实现了他的夙愿。受老师欧公的影响,苏轼为官亲民,从他到扬州赴任途中,常常屏去吏卒,亲自深入村落,访问父老,民众向他哭诉:“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缩衣节口,还能马虎生存;如若丰年,官债加身,人户求死不得。”他把沿途所见所闻人民疾苦写成表章向朝廷反映,请求宽免官债,得到朝廷恩准。朝廷为此特发圣旨,使久困的老百姓稍知一饱之乐。这项措施大大减轻了民众的负担。他从政勤俭,据《仇池笔记》记载,宋代,扬州芍药名满天下,与洛阳牡丹齐名,年开始,当时的扬州太守大搞扬州芍药万花会,每次花会都从民间搜集大量芍药,聚于州衙,大小官员不理政事,欢聚宴赏,而办理万花会的工作人员从中敲诈勒索,借花敛财,当时的扬州民众不堪其苦,民怨沸腾。苏轼上任后,时值春天,芍药花竞相绽放,他听取民众的意见,果断的决定取消万花会,这件事,也是至今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欧阳修为宋代文宗,道德文章为儒林所重,在扬州,欧公长期被奉为“三贤”之首;苏轼又是中国古代文人中一位罕见的通才,诗、词、文、书、画均有杰出成就。作为前后引领文坛的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师生二人并称“欧苏”,成就非凡,影响重大。他们为政清简宽厚,体恤民情,为人正直旷达,颇具风骨,都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楷模,为后世文人所景仰。他们一生仕途都很坎坷,在多地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而扬州则是他们短暂为官而终身难忘的地方。置身于蜀冈文化公园内,仿佛跨越时空,与先贤共赏一塘青莲,共议廉洁勤政的境遇,同时,给坐落在蜀冈之上的扬州平山乡增添了宝贵的廉文化财富。
文字与图片由西华门社区整理拍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ms/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