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分布于江苏、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地。体近圆筒形,头较短。口下位,马蹄形。下唇中央有一小缺口。鼻孔靠近眼。眼下无刺。鳃孔小。头部无鳞,体鳞较泥鳅为大。侧线完全。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灰褐色,腹面白色。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褐色斑点。背鳍、尾鳍具黑色小点,其他各鳍灰白色。
扬州市百科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是集孵化、养殖、回收于一体的大型公司,大力发展新型立体养殖模式,多年探索与实践,开发出超越行业的台湾泥鳅品种,该品种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收益高、管理简单方便,是适合广泛推广,大规模养殖的革命性泥鳅品种。我们是拥有台湾泥鳅人工提纯、驯化、繁殖、孵化种苗的多年丰富经验的企业。我们是一家技术力量雄厚、专业技术扎实、管理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的团队,打造全民优选的知名品牌。
本场台湾泥鳅催产、孵化、培育篇
本场台湾泥鳅销售篇
欢迎国际友人
本场优质的苗种、良好的信誉
一、台湾大泥鳅的基本习性
1.水温适养水温15-30℃;随着水温上升生长加速;最适水温25-28℃(生长最快);休眠水温5℃以下或32℃以上(会钻泥进入休眠状态以抗避寒暑)。
2.食性在天然环境中,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浮游动物、丝蚯蚓、植物茎芽、杂草种子绿藻、碎屑、微生物;摄食常在夜间。在养殖条件下,能摄食各类食品工业的副产品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浮性、沉性皆可,但必须适口);经驯食可白天摄食,摄食方式为轻啄吸入式。
3.习性具有多重呼吸器官,鳃、皮肤、肠壁;适应性很强,喜好偏酸性环境,可忍缺氧、缺水,能耐密集;适合池塘高密度养殖,也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
4.生长台湾大泥鳅的生长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种源、环境、密度、饲喂、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但总体而言,远快于其他泥鳅品种。
水花(刚孵出的鳅苗,体长约4毫米左右)、寸苗(体长3-5厘米,个体重-尾/斤)当年均能养成克左右的商品鳅。
养成时间6个月左右即可;从寸苗长到成鳅,体重可增长倍左右。
二、台湾大泥鳅的养殖关键
1.创建适宜的环境条件
·建池面积3-5亩到10亩左右;池深1.2-1.5米;塘埂坡比1:2-3;要求池底平坦,便于拉网捕捞。
·清池参照常规养殖(但需兼顾泥鳅底栖的特殊性,做好底质改良尤为关键)——排干池水→翻动底土→曝晒池底。
·消毒养前10天,按常规法用漂白粉泼洒消毒;以彻底清除池内及水中各类敌害生物为原则。
·注水注新水60-80厘米,渐加至1米(进水须用目筛绢过滤;不要直冲池底;注意:养殖过程中池塘水位可视气温变化相应升降)。
·做水通过施肥培好水质,是提高放养初期成活率的重要关键,尤其是直接放养水花。一般每亩可泼洒农家肥-kg(肥料须事先发酵;并在其中撒漂白粉或生石灰杀灭病菌;不要直接使用新鲜粪肥,以免氨氮及亚硝酸盐拉升!最好选用优质有机堆肥,以鹌鹑粪、小鸡粪为佳,并可追加活菌)。
·罩网用目大5厘米左右的网片覆盖整个池面,以防鸟害(防鸟是泥鳅养殖中提高成活率、获取高产重要关键之一)。
2.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关乎养殖产量;确定放养密度应参考池塘条件、放养时间、苗种规格、生长周期、预期产量、技术水平等综合因素(一定要适合自己的条件)。
·在池塘条件、放养规格既定的情况下,放养密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放养时间、预期产量和技术水平。养殖方式可专塘养殖,鱼塘套养,虾塘轮养等。
·参考放养密度——
①放养规格水花亩放8万-10万尾(当年养成规格1两半左右);
②放养规格寸片亩放3万-5万尾(当年养成规格2两左右)。
·寸片放养时,可用常规药物常规方法浸泡消毒,以避免感染及带入病菌;无论水花,还是寸片,入池时一定要注意水温差异(以温差不超过2℃为宜)。
3.做好细致的饲养管理
·重视放养初期
①创安养殖环境必须安全舒适(通过清塘除害、改善底质、培育水质可以实现)。安全:没有敌害生物(特别是放苗10天左右后,要注意水蜈蚣等敌害滋生);舒适:水质符合要求,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丰富。
②引食水花初期能摄食水中的小型浮游动物,但依赖天然饵料数量难以满足,需要补充投喂人工饲料——初期可用鳗鱼粉料引食,日投喂量可掌控在每10万尾50-克,并逐渐递增;寸片可投喂适口的配合饲料,日投喂量宜为总体重的3%左右。
·重视日常管理
①管水池水以肥为宜,透明度30厘米左右为好。日常可视水质及透明度变化,适时施放腐熟粪肥和微生物制剂,并适量补充新水进行调节(使用光合菌、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有利改善底质和调节水质)底质好必然水质好;水质底质好用药自然少。
②喂食饲料应选优质,视泥鳅规格大小及池水肥瘦,饲料粗蛋白宜为40%→30%;不宜为省钱选用劣质饲料;优质饲料,利于泥鳅生理健康,加速生长,且产生废物少,对水质负面影响小。日投喂次数可随池鳅规格宜分4-3次→3-2次,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少量多次(因为泥鳅是直肠子,一次性过量投喂,不仅不利于消化吸收,引发肠炎,而且会产生过多的废弃物,败坏水质)。饲料最好选用膨化颗粒,便于观察摄食和调节喂量。管理到位,饲料系数通常为1.5左右。
③分养水花2个月、寸片1个月后,泥鳅群体会因吃食不匀而出现个体差异;为确保整体生长,提高产量,应每月进行一次分养;后期可采取捕大留小,每2周轮捕1次,做到均衡上市。
④防病以防为主,以维持良好的水质、投喂适宜的饲料、泼洒适量的微生物制剂为重点手段,尽量不使用化学物品和药物!
现目前本场专利孵化桶六十多个,单个桶出苗按照万计算,单个批次至少可以孵化泥鳅苗1.4亿尾。欢迎合作交流!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