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扬州新闻
扬州美食
扬州旅游
扬州习俗
扬州文化
扬州交通

广陵派丨龙翔操

《龙翔操》是汉族古琴名曲,属于广陵派的代表曲。《龙翔操》见于清同治七年,广陵派琴家秦维瀚所辑之《蕉庵琴谱》。很多人都将其与《龙朔操》混为一谈,其实不然。《龙朔操》以昭君出塞为主题,曲风悲凉感伤;而《龙翔操》曲风清淡悠远,自由飘渺,两者截然不同。说到《龙翔操》,就不得不提张子谦。张子谦出生于江苏仪征,是广陵派大家,而《龙翔操》此曲无人出张子谦之右,故张老曾得“张龙翔”之称。《龙翔操》的曲意一直都有争议,有人说是根据题解,描写龙在天空飞翔的情景;另有人说此曲是庄周梦蝶的主旨。张老关于此曲曾说了八个字:“肃穆逍遥,无我有我。”根据张老的这句话,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为庄周梦的不是蝶,而是龙。若单是描写龙在飞翔,曲终第十段那种梦醒若有所失的感觉无法解释;而若单是将庄周梦蝶,整首曲子的肃穆的感觉亦无从得解。但是理解成为庄周梦“龙”,就能说得通了,感觉也就对了。退一步讲,对于古琴曲,没有必要完全说清曲意为何,这种朦胧而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感觉正是广陵派的特色,也是古琴曲的特色。

张子谦《龙翔操》

段落

全曲共分八段,其中第一、第八段实际上是乐曲的引子和尾声。第二至第七段是乐曲的主体。这六段中,分别以三种不同的材料重复一次而组成:

(一)第二、七段完全相同,音色上以散、按音结合为主.各乐句以“展衍”关系构成:乐思在呈示后作进一步肯定、重复或变化重复,引伸出新的乐意,再重复、再引伸……这种“展衍”式的旋法是古琴音乐中常见的,犹如古典散文诗那样,句式结构较为自由而无固定格式。此段音乐感情深沉,曲调的韵味也很浓。

(二)第三、五段是优美的泛音段落,三段在“下准”演奏,五段在同度的“上准”演奏,曲调基本一致,整段围绕“羽”、“角”两个乐句终结音作上、下对答式的变奏。各组中上、下句的长度一致。下句是上句的下四度移位,非常对称。由于节奏上逐渐伸展和逐渐收缩的巧妙变化,上下句句组之间的方正结构就完全被冲破了。最后的长句一气呵成,大有为段落作乐意总结的意味(中间仍有上下句连缀的痕迹)。音乐活泼清新,似乎使人看到了昭君那优美而多变的舞姿:

上句(落羽音)下句(落角音)

(三)第四、六段以按滑音为主,以三组较为均衡的上、下对答句加上尾部补充句组成。第四段在“下准”演奏,第六段在高八度的“上准”演奏,曲调基本一致。这一段的旋律简洁明快,在左手细腻的“绰”、“注”、“揉”、“吟”的装饰下,不失女性的柔情,并富有诗歌吟诵那样的韵律美感。变奏的手法很简单,只是在上、下句的多次反复中不断变换乐句的句首。

相当于引子、尾声的一段和八段,是以泛音段的部分材料并溶入另外两段的音调片段变化而成。

由于三、四、五、六段都是上、下句问答式的结构,常给人以工巧严谨对仗均衡的美感。如果我们在乐曲中间的第四、第五段之间划一道中轴线,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全曲调结构也是这种奇妙的“均衡对称”形式,颇符合我国古建筑艺术及其它艺术门类的审美习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传统琴曲中部分段落互为对称的结构形式,但全曲结构呈如此完整的“均衡对称”形式却是少见的:《龙朔操》这首较大的独奏琴曲,像《神奇秘谱》中的许多唐宋传曲一样。它的音乐材料并不繁杂。在旋法上,它以重复、变化重复和展衍作为主要手段,段落之间不同素材巧妙地相互渗透,并以音调相似的各段落头尾加强全曲的内在联系。它正是运用了在今天看来这些“有限”和“简单”的作曲手法,编织出如此美妙的旋律,刻划出如此动人的音乐形象,使人惊叹。

琴曲故事

昭君入胡,故作此曲以寄所思。字字悲凉,声声哀怨。

这个乐谱最初出现在《澄鉴堂琴谱》(),当时是以《昭君怨》命名的。但它与《神奇秘谱》中的《昭君怨》(又名《龙朔操》)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曲子。历来琴谱中常常把《龙朔》与《龙翔》两个字形相近的曲名互相混淆。为了区别这两个不同的曲子,我们仍按目前琴家习惯称法,把广陵派流行的这个曲子叫作《龙翔操》。按标题的意思(龙翔是指龙在天空飞翔)和作品的内容情绪听不出有甚么哀怨的意味,乐曲带来的是活泼、欢畅的气氛,使人聊想龙在云雾里飞翔的生动景象。其趣倒与《神化引》飘然洒脱、蜂蝶翩翩的情境相似。

古琴曲《龙朔操》取材于西汉“昭君出塞”本事: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派使入朝向汉室求亲,元帝命自后宫嫔妃中征选。这时,十七岁进宫,五年未得见幸的宫女王昭君自称愿往。当“善妆盛服”的王昭君出现在元帝和匈奴使者面前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她竟是如此美貌,堪为后宫佳丽之冠。由于有承诺在先,元帝不便悔约,只好任其远嫁匈奴。

这是汉末蔡邕在《琴操》中叙述的故事,说明昭君是主动要求和亲的。但是,从晋代小说集《西京杂记》开始,大量文艺作品多半说她是“自恃容貌”不肯贿赂画工。画工毛延寿故意将昭君面容画丑,因而一向“按图召幸”的汉元帝长期不见她,还把她送给匈奴单于。在这些文艺作品中,王昭君是个被迫远嫁悲哀痛苦的形象,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其后不少诗人、画家、音乐家相继选用这个题材,由于写的人愈来愈多,逐渐渐成了俗套。

《龙朔操》琴谱的解题和小标题与历代文艺作品中的悲哀基调是一致的,如解题中的“掩面零涕,含恨北去”、小标题中的“别泪双垂,无言自痛”等。但是,琴曲的实际情趣却与解题、小标题的提示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它的音乐竟是那样的优美清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个悲悲切切的弱小女子,而是一个能歌善舞、光彩照人的美丽形象,只是在乐曲的开始与结尾部分比较深沉,表现了思念、忆想的情感和一层淡淡的哀伤。这样就脱出了“红颜薄命”之类的窠臼,显然更接近于《琴操》中那位不愿在后宫葬送青春而主动要求远嫁的昭君形象。这在我国历代大量同类题材的文艺作品中是十分罕见的。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骨肽注射液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wh/32.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