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扬州新闻
扬州美食
扬州旅游
扬州习俗
扬州文化
扬州交通

优秀项目扬州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501/7107858.html

项目名称

扬州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所获奖项

年度扬州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供稿部门

综合交通规划一所陈玮赵静瑶崔逸如

一、项目背景

扬州是一座年历史的古城,交通兴则城市兴,综合交通发展是扬州争创辉煌的前置条件。新时期抢抓机遇、有效作为、坚守绿色、全省争先,打造交通强国的“扬州样本”已成为市委市政府对扬州发展的共识与要求所在。而现代扬州在错过了第一轮公、铁发展机遇期后,是最需要在新一轮轨道上的长三角时代积极谋划高水平、多通道、多层次区域网络从而实现迎头赶上的城市,也是最需要警惕区域地位的提升需求与交通资源的有限带来的不进则退发展困境的城市。城市内部,私人汽车连年增长,公交客流持续下降,交通拥堵呈现蔓延趋势,扬州必须跳出围绕小汽车发展的思维定势,走出扬州特色的绿色交通发展之路。

图1扬州城市空间与交通发展的阶段划分

二、总体思路

扬州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共同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扬州也是国内二、三线城市中的名城代表,其“文化、生态、创新”等城市元素要转变为城市竞争力、吸引力,综合交通必须谋求高质量转型发展。而扬州的城市体量决定了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不能采用求全、求大的价值观,必须集中精力突破根本挑战。本项目从战略谋划、战役攻坚、战术行动多维度审视、寻求扬州综合交通发展扬长、补短之间的平衡之道。针对扬州争创第四次辉煌的发展要求,立足扬州“精致、绿色、旅游”等城市特色,建立“加强发展共识、挖掘发展特色、尊重发展脉络”的多角度思维主线,总体以“问题反思-区城联动-量性引导-近远双控”为技术主线,提出扬州综合交通发展的一张战略蓝图、两大战役攻坚、六大战术行动方案与发展实施保障体系。

三、项目内容1一张战略蓝图(1)总体目标

勾画扬州综合交通发展在区域与城市两个不同尺度视角上的战略目标蓝图。区域视角上,打造“中轴枢纽”,营造“中国文化的世界门户”,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城市视角上,打造“公交都市”与“独具特色的绿行示范之都”,建设好“人们心目中的扬州”。

(2)时空目标

从交通系统时空可达性整体考虑区域与城市两层面的缝合,从人、物的可移动性角度合理设定5个区域时空联系目标、3个城市时空联系目标。

2两大战役攻坚

在战略目标蓝图的指引下,对扬州综合交通发展现状问题及成因进行深度挖掘与反思,提出扬州新时期转型发展亟待破解、必须打赢的枢纽重塑与绿行示范两大关键战役及其攻坚点。

(1)枢纽重塑战役

陆路方面,积极争取南北国家级通道,争取大沿海、大沿江两个国家级高铁通道交汇枢纽,完善苏中辐射通道;水运方面,加快转型港口枢纽产业,加速水水、铁水转运发展;在航空方面,明晰航空定位,与南京协同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2)绿行示范战役

面向扬州全域空间,提出发展模式绿色-出行方式绿色-路权划分绿色的从上至下的绿色发展之路,加强在同类城市中的示范效应。3六大战术路径具体针对两大关键战役攻坚,提出了六大战术路径。

(1)打造长江北岸沿海、沿江通道交汇枢纽。谋划京沪通道南延,促进国家级京杭中轴复合通道的预留。加快实现宁镇扬都市圈城际多通道建设与预留。除宁仪扬城际外,建议利用宁启铁路开行南京-扬州-泰州市域动车组,同时预留扬州-扬泰机场-泰州都市圈城际与扬镇都市圈城际,与扬州铁路枢纽实现多点对接。

(2)宁镇扬组合发展,重塑河江海联运枢纽。发挥水水转运优势,巩固江海联运枢纽地位,打造亿吨大港;打通并联动宁扬港口运输通道,打造沿江高等级公路、G、G40、规划宁盐高速、仪禄高速共同构成的完善港口公路集疏运网络。

(3)宁扬协同一体,构筑长三角国际航空枢纽。提升机场能级为远景千万级机场;进一步完善机场航路,突出国际国内中转功能;完善区域一体化集疏运体系,重点完善空铁联运功能,促进禄口机场、扬州泰州机场两枢纽快速互联。

(4)形成公交引导的全域空间发展模式。引导公交+慢行主导交通模式的全域空间形成。营造快速、舒适、安全、可靠、绿色、具有吸引力的出行环境,公交+慢行分担率应达到70%以上,小汽车分担率应控制在20%以下。

(5)构建多级融合的轨道交通体系。搭建扬州市域轨道交通体系,引导城镇空间高效集约发展,构建3条市域(郊)铁路-2条都市圈快轨-3条城市轨道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

(6)构建客货分行、快慢协调的路网及路权系统。完善“一环八射”快速公路-“六纵四横”快速路的一体化快速干道网络,构建区域与市域骨架通道—城市配送快速通道两级体系;构建绿色快慢路权体系,打造1条专用路—10条高峰小时专用道的公交快路权,恢复、合理划分保障慢行交通空间的慢路权。

图2沿海中轴通道示意图

四、项目特色1、以系统性、全局观贯穿战略研究的全过程,突出对区域及城市视角下发展根本挑战的综合破局

强化问题导向,分别甄别区域、城市视角下“新背景下,扬州能否重拾交通枢纽定位,如何复兴枢纽城市”、“新要求下,扬州交通如何发挥对城市空间、产业的引导与支撑作用”两大根本挑战,采用目标规划与过程规划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综合性顶层框架与破解路径。

图3综合性顶层框架与破解路径2、构建大数据支撑下的交通战略模型,综合强化定量支撑与定性引导,把控必须要做的战略底线,预留提升弹性的战略空间

转变以往对大区域通道分析中以定性为主的战略思路,以移动手机信令结合常规调查多元大数据为基础,建立区域一体模式、城市交通政策两级战略模型。区域上以腹地时空可达性分析为测试主指标,提出既有规划铁路建设完成后,扬州枢纽腹地条件仍为省内洼地的严峻条件,提出必须力争京沪二通道南延经过扬州,打造国家级京杭高铁向南过江至常州、杭州的新时期战略任务。同时在铁路枢纽、通道上预控高速及超高速提升空间,最大化预留发展弹性。城市内以城市出行可达性为测试主指标,提出必须推进轨道多网融合与先期建设,路网逐步完善的战略路径。

图4大数据建模框架

图5区域战略测试(有城际情景)

3、针对疏松型都市圈,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提出宁扬通道间多情景韧性一体化交通系统构建思路

面向宁扬间不同发展阶段的联系要求,从近期较低关联强度到未来沿江北侧可能的较高关联进行多情景论证,提出连绵态下利用连接南京11号线、宁仪扬城际、疏离态下利用宁启铁路市域化等相对于新建快速城际铁路投资较省、韧性较高、适应性较广的一体化交通系统构建方案。

4、实现对全域空间的引导,突破中心城区思维,强调发展目标-体系构建-规划方案的全域统筹

统筹考虑扬州新时期全域发展引导要求,合理设定8个时空联系目标实现国家及长三角、宁镇扬以及扬州城市多视角的缝合。构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市域轨道—城市轨道的多层次全域快速交通体系,综合布局铁路及公路通道、重大枢纽、多层级轨道体系。

5、遵循生态文明的“绿色”导向,回归以人为本的“精致”导向,在探索以保护为核心的交通发展路径基础上,为各层次交通需求提供“多元、精准、高质”的选择自由

综合统筹生态保护与交通发展需求,提出公交+慢行主导交通模式。针对老城、三湾公园等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生态敏感地区依据生态红线等的控制要求,采用“片区细化,一区一策略”的思路,严控小汽车。同时,重点面向居民出行、商务、旅游等不同需求层次上的快、慢要求,具体打造快慢融合的交通体系与快慢分离的路权体系,打造精致化、精确化交通系统。

图6三湾公园公交引导与机动车严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wh/63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