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扬州新闻
扬州美食
扬州旅游
扬州习俗
扬州文化
扬州交通

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

词在唐朝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这也是词的最初形态。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所以词到宋代迎来了创作的高峰。对于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作简单阐述:

1、从时间为顺序来看

以时间为序,词经历了:唐词(民间词、文人词)——五代词(花间词、南唐词)——北宋词(前、中、后期词)——南渡词——南宋词(前、后期词)

词最初在唐代主要流行于民间,至于具体在唐代什么时候,现在已无从知晓。后来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其中最受人注意的是以词集形态出现的《云谣集》,这是现存最早的曲子词集。其中有《望江南·莫攀我》、《鹊踏枝·叵耐灵鹊多瞒语》等词。之后在民间词曲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文人来做这类新体的小词,根据现有的材料可知,正式依曲填词的文人,最早可以追溯到白居易、刘禹锡。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到了晚唐以后,这一时期出现了号称“花间鼻祖”的文人词的奠基者——温庭筠。晚唐以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这时“花间词派”和“南唐词派”先后崛起,“花间词派”亦称“西蜀词派”,后因赵崇祚汇编成《花间集》而得名,代表人物主要有温庭筠和韦庄。继“西蜀词派”之后,又出现了“南唐词派”,主要指李璟、李煜父子和冯延巳,在社会大动荡时代,其词作充满着“忧患”的心理面貌。

进入北宋后,词的发展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词,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宋室南渡后出现女词人李清照,开创婉约词。到了南宋,中原沦落,激起了南渡词人的爱国觉悟,整个词坛的面貌为之一新。这时,在士大夫阶层里涌现出一批坚决抗敌的词人,如岳飞、张孝祥等。辛弃疾、陆游两个伟大的作家,进一步发展了南宋词,尤其辛弃疾在词作方面,成就更为突出。最后到了元朝灭宋,出现了以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代表的词人群,他们继承了辛派爱国词的传统,书写哀愤之音。而以王沂孙、张彦为代表的词人群,表露了故国之思结尾,唐宋词至此落下帷幕。

2、从体裁变化来看

根据体裁变化,词经历了:词的原初形态(唐词)——成型期(五代词)——发展期(北宋小令词)——变化期(柳永、苏轼词)——集大成期(周邦彦词)——缓慢发展期(姜夔、吴文英词)——结束期(宋末词)

唐代敦煌曲子词是词发展的原始形态,因为它不是一时一地的作品,因此体裁内容也没有什么限定,表现形式上亦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所以别具一种原始朴素的美感。到了晚唐温庭筠手里,词才宣告了成熟,温庭筠最大的贡献,就是定型了词体。五代时期,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花间词”和以李璟、李煜父子为代表的“南唐词”则使词这种题材最终定型。到了北宋时期,经过第一阶段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词,推动小令词的发展;因传统的小令词体裁短小,所以进入第二个阶段后,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柳永创造了慢词新调,极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能力;继柳永后,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狭隘题材得到解放,对词境进行大力拓展,使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周邦彦则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注重词调音乐上的美听和新调的创制,成为宋词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者。南宋后期,词进入了缓慢发展期,出现了两大词派同时并存的局面,一是以辛弃疾为首的“辛派词群”打破原来词体的清规戒律,进一步解放了词体,成为继承和发展苏轼豪放词的又一大家。二是与辛派爱国词并行的“雅词”作品,著名代表作家有姜夔、吴文英等人,他们执着于词艺的精致和音律的精美,注重词的典丽、纯雅。宋末的“江西词人”和“浙江词人”,表达爱国情怀、故国之思,词就此进入结束期。

3、从内容变化来看

根据词的题材内容变化,词经历了:不定型期(唐词)——以两性为主(花间词)——以人生感慨入词(南唐词)——艳情与闲适(北宋小令词)——市井与文人(柳永词)——士大夫词(苏轼词)——隐逸、感伤、愤怒(南渡词)——国事(辛弃疾词)——伤痕(姜夔词)——亡国之恨(宋末词)

从内容变化上来看,词在唐朝处于不定型期。最初唐代的敦煌曲子词题材比较广泛,歌唱边防将士、塞外居民、商人士子、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风格也相当质朴,大多写爱情婚姻的悲欢离合,比如较为著名的《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来那人攀,相爱一时间”。《长相思》:“做客在江西,得病卧毫厘。往还观消息,看看似别离。村人曳在道旁西,爷娘不知。身上缀牌书,此是死不归”。再到中唐的诗客曲子词,是指文人诗客尝试写的词作,白居易和刘禹锡是唐代文人词写作最多的两位,也是首次明确依曲调填词的两位词人,他们两人写的五首《忆江南》,是中唐时期艺术上比较成熟的长短句体词。到了晚唐温庭筠手里,词体才宣告成熟,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定型了词体,他还创立了一种抒情范式,以女性为题材,以柔情伤感为基调,例如他的《望江南·梳洗罢》描写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一个容貌美丽、体态娇柔的寂寞空虚的女子形象。晚唐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花间词派”和“南唐词派”先后崛起,“花间词派”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从其题材内容来看,男女情爱成了词的母题,如欢会词、离别词、相思词、闺怨词等等,如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就是借更漏夜景写妇女相思之情。而稍后出现的以李璟李煜父子为代表的“南唐词派”,除了表现男女恋情之外,面对国家的沦落,则是以人生感慨入词,更多的是表现出“忧患”的心理面貌,如表现“人生长恨”的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无形化有形,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内心的愁之深重。

北宋结束了五代纷争的战乱局面,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面貌呈现出繁荣景象,这时以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写作的小令词逐渐发展起来,例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被称为“小令圣手”的晏几道词《临江仙》等。其内容多写富贵生活和婉约情致,题材多为艳情与闲适。此后面对新的社会境况,传统的小令词因其体制短小,难以满足人们对享乐心理和恋情心理的表达,于是适应着新的时代要求,柳永创造了慢词新调,极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能力,如他的经典代表作《望海潮》。继柳永之后,苏轼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其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苏轼“以诗为词”,引议论入词、大量用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且在创作的内容上对词体有意识地进行了雅化。

宋室南渡前后,李清照、张元干、李纲、岳飞等词人相继登台献艺。这个时期,因为民族危难、国家破亡、社会战乱,词的题材内容开始表现地隐逸、感伤、愤怒,由北宋末年写不完的艳情恋思、风花雪月转向忧国忧民,忧伤身世。张元干、李纲、岳飞的词就充满了政治色彩,词中充满了鲜明的时代感,如岳飞的《满江红》表现出了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也是在这一时期,我国第一位女词人李清照横空出世,她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流露出亡国伤感之音,便形成了南宋前期词坛的感伤隐逸面貌。之后到了南宋中后期,词坛再次辉煌,辛弃疾和姜夔是此期词坛的两大领袖。辛弃疾以他的英雄单是和才气,在词境上开疆拓土,进一步解放了词体。在他周围和身后,出现了一批志同道合、风格相似的“辛派作家群”,其词作多表现强烈的爱国情怀。与辛派爱国词相并行的,则是南宋的“雅词”作品,比较著名的有姜夔、吴文英等人,从词作内容来看,他们多表现恋情心理,另又加上了高雅的享乐情趣,如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宋末以文天祥、王沂孙、张彦等词人词人,表达爱国情怀、故国之思。至此,宋词舞台即将拉上帷幕。

4、从风格变化来看

根据词的风格变化,词经历了:清新质朴(唐五代民间词)——香艳绮丽(花间词)——忧患伤感(南唐词)——闲雅雍容(小令词)——浅俗浓艳(柳永词)——清雄旷达(苏轼词)——典雅规范(周邦彦)——豪放雄健(辛派词人)——清空雅正(姜夔词)——晦遐难测(王沂孙等)——粗浅无味(辛派末流)

唐代的敦煌曲子词和五代时期的民间词,因题材内容没有什么限制,表现形式也没有固定的标准,艺术上还比较稚嫩,所以其风格表现出别具一格的质朴清新的原始淳朴之美。晚唐以后,到了温庭筠手里,词体才宣告成熟。来到五代十国时期,这时“花间词派”和“南唐词派”先后崛起,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花间词”其题材多写艳情且偏于狭深,以绮丽为美,透过艳情表现出忧伤,形成“婉丽绮靡”的风格特征。而以李璟、李煜父子及大臣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派”,其词作充满着“忧患”的心理面貌。李煜词的“人生长恨”冯延巳词的“柔婉清雅”,共同构造了南唐词“哀婉凄丽”的词作风格特点。再到北宋小令词的风格多样,富贵闲雅中透着深思的晏殊词、雅俗并存的欧阳修词、“古之伤心人”晏几道词等,风格不一,各具特色。后至柳永开创慢词,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承载市民情趣,形成“以俗为美”的词学风格。苏轼“以诗为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使词境进行大力拓展,使词题材广泛,开创了豪放一派,表现出沉雄旷达的风格。后至周邦彦,其次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注重词调音乐上的美听和新调的创制,成为宋词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者,形成了“典雅规范”的词风特点。南宋后期,以辛弃疾、陆游为代表的“辛派词人”他们在南宋词坛上继承和发展了苏轼“豪放词”,其词作体现出慷慨激昂、豪放雄健的风格特征。南宋后期,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词作多描写亡国的惨变,抒发内心的黍离之悲,词风清空雅正。后至宋室末年,以王沂孙、张彦为代表的“姜派传人”,写雅词、唱雅调,常用比兴、寄托的手法,迂回曲折地表达他们的故国之思和遗民之痛,词风表现地晦涩难测。后来的一些辛派末流,词已变得粗浅无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xs/128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