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仲崇山通讯员沈大雷疫情防控措施不放松的同时,我省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积极调配、整合资源为隔离点和病区配备心理专家,做好疫情期间居民心理健康服务,筑起抗击疫情心理防线。心理热线,“热”了起来“这段时间,我老是胸闷、气短,睡不着。”“孩子马上面临毕业,却不能正常开学,在家里耽误学业怎么办?”疫情发生后,响应“非必要,不外出”号召,不少居民在隔离点或居家隔离,时间一久,易出现心理问题。南京医院8名医生组成3个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轮流值班为市民提供专业的在线心理疏导。“这几天来电咨询的每天只有一二十个,比前阵子高峰期已经下降了不少。”医院心理科主任肖华告诉记者,“对抗疫情,不仅要做好身体上的防护,心理上也要强大起来。”她说,一市民哽咽地向她倾诉说,最近老是手抖、心慌、失眠等,这是典型的心理因素导致的身体症状。经过40分钟的沟通交心谈话,肖华终于解除了她的心结。省卫健委近日会同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服务》通知,要求依托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心理咨询中心、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发挥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作用,迅速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团队,为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确诊患者及家属开展心理测评、心理疏导等工作,建立不同机构之间的转诊和协调服务机制。疫情期间,省与各设区市通力合作,建成全省热线“多援一”远程协作体系,远程接办群众疫情诉求。截至8月19日,南京、常州、连云港、淮安、扬州、宿迁等设区市已完成与政务热线对接工作。全省现有条心理援助热线,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及85个县(市、区)。疫情发生以来,热线累计接听人次,其中扬州市人次。积极干预,解开患者心结病区内的患者因为生病、家庭情况等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支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专家、医院医学心理科医生滕昌军、杨昕说,疫情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造成很大的冲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心理应激源。比如有一些外地来宁就诊的患者,远离家乡,增加了心理上的担忧。很多患者还要接受长时间的俯卧位治疗,感到不舒服,而紧张、焦虑的情绪也会放大这些不适症状。“有位患者黄阿姨,刚来时情绪不太稳定,对诊疗也不是很配合。”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医院汤山院区)病区副主任医师胡志亮说:“黄阿姨对家人和同事一直非常愧疚,她觉得自己不能原谅自己,我安慰她说病毒才是真正的敌人。经过多次心理干预,黄阿姨心理状态得到改善,病情逐渐恢复。”据介绍,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医院新冠医院内,我省都组建了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对患者进行全程心理疏导与干预。各地依托地市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资料库,制作针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确诊患者及家属及大众的科普书籍、宣传资料,还利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xs/13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