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宝应了,距离上次几年?没几年。一九年回去过,参加同学会。那次,印象深的,除了同行之间的友谊,历经几十年没变的感动外,还吃到了久违的黑菜。
黑菜,一种只属于宝应的蔬菜。黑黑的菜叶,青青的菜梗。叶子上有凸凹的点点。算是中吃不中看的一种植物。黑菜有一种独有的味道,清炒有点硬,烧得软乎乎的非常好吃。最佳的做法,放点荤腥,最好是猪肉牛肉等。
记得一四年自己去宝应怀旧,在曾经的“东风饭店”,后改名“状元楼大酒店”饭店,吃过一次黑菜。那次饭店菜单上写的是“黑菜狗肉”,挺贵。还记得口味有点咸,远没有记忆中的好吃。
扬州人对于青菜,充满爱与偏爱。早些年常听老人说:“九天的青菜赛羊肉”。每年进九,吃到扬州特有的大头矮,便会想起这句话。那时候没吃过羊肉,想象中羊肉的味道,就是烧青菜的味道。本来对青菜最大的偏爱,是放点正宗的卤水豆腐同烧。或许,羊肉烧豆腐也是一绝不曾?
后来吃到羊肉了。吃了羊肉的很多种做法,没有一种吃出烧青菜的味道,遑论口感。青菜就是青菜,羊肉就是羊肉。将青菜比作羊肉,是吃不到羊肉的自我安慰。
青菜一如既往的好吃,尤其到了寒冬腊月的九天。当然,如今的青菜比之几十年前,无论口感还是味道,都有点差强人意。露天霜打的青菜少了,保温大棚的产量远高于田间自在地生长,品相也更加好看。
黑菜呢?我不知道是怎样长出来的。因为我下放的地方,没有黑菜。至少我所在的生产队,没有一家栽种过这种菜。以今天的眼光来分析,估计这种菜春天以后,不能收获大量的油菜籽。家家户户每天吃的青菜,吃的是菜的外边一两瓣。今天扒这个角落的菜边,明天扒另一个角落。
如此往复,周而复始。春天新的蔬菜接上来后,自留田里的青菜,便由着性儿生长,等着夏收夏种时,收获油菜籽,满足一家人一年的食用油需求。又或者,纯素的黑菜在少油年代,并不好吃。对于一年到头没几次能吃到肉的农民来说,栽种这种菜,不合算。
第一次吃黑菜,大概是七七年冬天。看着黑乎乎麻麻喇喇的黑菜,心中满是疑惑。怎么有这样的菜?好像是用黑菜烧了猪肉。肉不多菜不少。没想到味道好极了。米饭都多吃了一碗。后来主动买过几次。有时候好吃有时候不好吃。现在知道了原因,放没放肉是关键。
七九年后返城工作。后来偶有机会在同学家吃过几次。并且听他告诉我,这种菜只有宝应能长。我不太相信。大卖场的“塔苦菜”外形与黑菜有几分相似,兴高采烈地买回家,真的不是那个味道。
网购兴起以后,找过好多回,却从没有找到过一次。前年过年,同学送我一包,开开心心吃了好几天。用现在时髦的做法,黑菜烧牛肉。果然吃到了记忆中的味道。对黑菜,更多了些心心念念。
这次知道要去宝应,心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买黑菜。中午吃饭前,便和朋友说好,饭后找菜场。紧赶慢赶吃好饭,已经将近一点。匆匆走到菜场,已经打烊。好在菜场门口一位买水果的小贩,前面地上放了一袋黑菜。问她多块钱一斤,回说六块。比我估计的贵多了。
一直以为,扬州的大头矮是青菜中的爱马仕,没想到黑菜在宝应本地的价格,比青菜贵了不少。贵也买。袋子里全部要了,总共四斤不到。可以吃三顿。
回来查了下,黑菜因为叶子表面的疙瘩,被称为核桃乌青菜,是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特产,于二零一二年十二月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原来如此,黑菜没有让我失望,果然身份高贵,卓尔不群!
惊喜的是,春节前,一位宝应文坛的新朋友,像老朋友一样寄来了一包黑菜。呵呵,这是今年春节收到的最好礼物。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