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扬州新闻
扬州美食
扬州旅游
扬州习俗
扬州文化
扬州交通

实技专访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盲人管乐团

“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已完美落幕,此次活动涵盖管乐节开幕式、管乐嘉年华、各省市优秀管乐团队展演、管乐进高校、管乐节闭幕晚会等五大版块二十余项活动,来自国内外近支团队呈现了20多场丰富多彩的展演和惠民活动并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赞誉、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是国内外瞩目、有影响、荟萃各国管乐艺术的一方舞台。

这支团队的精彩亮相,也让大家有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因此实技教育平台邀约了众多优秀团队。为大家揭开他们精彩呈现的背后故事!

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盲人管乐团

本次艺术节领队:华桂明

指挥、艺术指导:华桂明

△图片来自实技平台直播截图

盲童生命的色彩

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茉莉花盲人管乐团,从年的“亲亲小乐队”发展到现在的国内最好盲人管乐队之一,其间凝聚了省教育厅和省残联的长期关心,得到了扬州市教育局和扬州市残联的大力支持,在学校领导尤其程祥校长和邵宝兴老校长的关心下,华桂明老师和孩子们二十多年来一直努力在管乐道路上,创造了一个个特殊艺术的辉煌。

年参加过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先后获得年第六届,年第七届,年第八届,年第九届的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国残联,教育部,文化部主办)一等奖;铜管五重奏还获得过年和年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艺术汇演的一等奖;年江苏省首届非职业管乐团队比赛二等奖,年江苏省优秀管乐团队展演优秀管乐团队称号。

茉莉花盲人管乐团先后涌现出定居瑞典的盲人音乐家吴晶,和活跃在五洲四海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谭伟海、侯劲松、张丽娟等特殊艺术人才。

这是一群生下来就看不到妈妈脸庞的孩子,这是一群无法辨别色彩斑斓的孩子。

刚处在生命的起点时,他们就被命运不公平地抛入视障者的行列,他们虽然并不情愿,但也情不得已地穿上勤奋的外衣,拿上坚持的盲杖,走在奔向光明的大路上。

幸福的是,在扬州特殊教育学校,他们沐浴在党和政府的温暖里;幸运的是,在扬州特殊教育学校,他们加入了一支有二十几年光荣传统的管乐队。

在乐队里,他们认识了长笛单簧管长号大号,在音乐里,他们汲取了贝多芬的抗争命运的精神,在舞台的绽放里,他们又拥有了阿炳不曾拥有过的光明。

当然,学习乐器的过程和人生的道路一样充满艰辛和坎坷。不会拿乐器,老师手把手;吹的方法不太对,就一遍遍摸老师的嘴、唇、喉、胸、肚;不会谱,老师一句句唱,孩子们一句句地学;有些孩子总是忘谱,于是随之而来的是老师反反复复唱谱和范奏。

最困难的是新鲜感过后的坚持,老师和有成就的学生,互为漂亮的乐谱,奏出既平凡又伟大的乐章,而这乐章,又成为更多后来者的榜样。所以一年又一年,奏响在鸟巢的乐声,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成就里。

指挥:华桂明

华桂明,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茉莉花艺术团艺术总监。中国音协会员,中国民族管弦学会会员,江苏省管乐学会理事,江苏萨克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竹笛学会理事,扬州市教育局师生艺术团器乐部长,扬州市民革中等教育支部主委。

采访: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盲人管乐团的故事

实技:华老师,这次参加上海之春,作为乐团指挥,您对这次参赛有什么样的评价?

华老师:首先感谢组委会厚爱和偏爱,感谢学校大力支持,我们盲孩子走出了校门,到上海和全国一百多个乐团在一起,也走进了音乐的殿堂。他们收获的是专家评委的鼓励激励,他们收获的是信心和更高的目标。我觉得这次展演对他们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当然我们也会继续坚持和努力,不辜负各位评委、各个学校、以及每一个工作人员对孩子们的一些鼓励和肯定,大家的鼓励和肯定,也一定是孩子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有些孩子参加过各种比赛,去过很多舞台,也有些第一次走出家门的孩子,所以这次活动,同时检验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第二个是在生活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这个活动是非常好的活动。

实技:孩子们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都是怎么克服的呢?

华老师:学生在学习这个乐器当中的困难,在一开始入门的时候,主要还是姿势,因为他无法看到老师的示范。只有通过老师的示范,但是全盲的孩子还是会有无法通过触摸来得到正确的姿势。

因为我们学校的课是大课训练,是我一个人辅导和训练,因为声部很多,孩子间的差异也大,所以具体辅导中还是很耗费时间的。然后就是乐谱的问题,因为我们正常孩子是看乐谱,乐团小课老师和大课排练基本上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孩子不需要背谱。但是我们孩子没有那么多盲文乐谱,所以我和孩子,在学习乐谱中只能通过次数来背熟乐谱,这其中的艰辛只有经过了才会体会。

学习乐谱的方法更新,也是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最早的时候是录磁带,空白磁带录的损坏也蛮大,因为容易绞带,所以总的费用高。后来还是唱谱背,唱谱背这个效率就非常慢。乐团的孩子不是所有的人都很聪明,也不是所有人都很笨,所以孩子会呈现三六九等,特别勤奋、记忆力特别好的孩子可能唱一遍他就能记住大概,唱两三遍就可以,有的孩子像长号、圆号声部和复旋律声部,就要很费事。

后来我们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有数码的,比如说我们有录音的音箱、手机、录音笔之后就对我们来说就很好办了。这个过程老师就不用反复的唱,唱一遍或吹一遍就可以把它录下来,对于有基础的孩子就是吹,没有基础的还是唱谱。这样教学的困难就不太突出,但是学生的困难还是依然存在,因为谱子不管怎样还是要先背了才好吹。我们普通人,不太需要背谱,看到谱面是多少就吹多少,固定调和升降号是多少就吹多少。但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是要背谱的,主旋律声部,像长笛、单簧管、小号声部应该是好背谱的,那么其他的声部,尤其是大号、长号和圆号,其实很难背谱子。所以他们真的很棒,很不容易的!

实技:华老师,孩子们每天的日常训练是怎样的?

华老师:我们平常的训练是每天坚持早晨的集体训练,然后每天还有分组训练和个别辅导。

因为我们的乐团是我一个人来训练。少数的时候,我们在重大比赛的时候可能会请一些专家来提升一下,但是常年的训练是一个老师训练,所以我们的训练基本上也无法用不好背的教材,因为我们的孩子对于那些背谱很困难、旋律性不强的曲谱,在背起来上面相对来说就增加了难度,所以我们一般乐队合练的时候,先从最基本的吐音、长音、琶音、分解音层、分解和弦等这样的练法,然后两种训练形式,一种是合奏的,一种是齐奏的。齐奏训练是带小朋友,就是我们每学期都有一些新的学生,比如像现在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进来还是从小星星、生日歌这些曲子的齐奏,然后慢慢再变为合奏,比如说队歌:歌声与微笑、龙的传人这些曲子的齐奏再转换为合奏。我们也有分组的练习,好的同学就参加重奏组合,比如说我们有铜管五重奏,也有萨克斯四重奏,五重奏,也有长笛重奏,单簧管也有重奏,高音单簧管和低音单簧管。像打击乐的孩子,一般都是学钢琴,或者学吹竹笛的。

早训练就是我们老师到场集体的早训练,每个星期还有两节器乐课,器乐课主要也是训练,但那是班级训练,中午和晚上他们还有自主的小组训练。在这当中,我们还有一些活动和表演,通过活动和表演,选择性地让一些同学参加,其实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激励,因为毕竟我们如果是大部队出去,上下场都不是很方便,除了是专门的音乐会的设计是可以的,其他的一般我们都是小部队出去。这样相结合起来,再加上一些奖励或者老师给他们一些感情上的温暖,所以这样子多管齐下,我们的孩子就会爱音乐,他们爱音乐就会用心去练习。

戳“阅读原文”进入“实技教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加盟热线

总部:

毕老师:

厉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xs/969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