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都来了——“领异标新——清代扬州画派精品展”,将于8月28日至11月28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一楼中国历代绘画馆展出。此次展品共计件(实物件),其中一级文物15件,二级文物70件,占展品总数的67%。有不少珍贵文物甚至是首次展出。
馆方特别提醒,展览分两期展出,第一期是8月28日至10月18日,第二期是10月22日至11月28日,两期展品有所更换。所以如果想要“看全”扬州画派,最好是能两期都来。
李鱓稻鱼图扬州博物馆藏
扬州有“八怪”可又不止“八怪”
馆方透露,是次展览,广州艺术博物院特意邀请了拥有丰富古书画藏品资源的辽宁省博物馆、扬州博物馆联合主办。两所友馆为羊城观众带来了扬州画派书画精品70件,加上广州艺术博物院自身丰富的收藏,此次展品共计件(实物件),扬州画派代表画家的精品佳作汇聚一堂。其中李葂、杨法、陈撰等画家存世作品非常少,可谓难得一见。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观摩扬州画派艺术的机会。
高翔弹指阁图轴扬州博物馆藏展览共分三个单元进行展示。
第一单元“扬州八怪”,主要展出金农、郑燮、黄慎、汪士慎、李方膺、李鱓、高翔、罗聘这八位最早被评论家并称的扬州画家的作品,他们之间交往颇为密切,其艺术风格最能代表扬州画派的艺术特点。
第二单元“扬州画派其他画家”,主要展出为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陈撰、李葂、杨法等人的作品。这几位画家的画风与“八怪”意趣相近,亦被后世归入“扬州画派”。
第三单元“岭南回响”设在主展厅旁边的岭南馆,主要展出深受扬州画派影响的岭南画家的作品,如苏六朋、苏仁山、何翀、招子庸、赖少其等,时间跨度从19世纪至现代。
黄慎韩魏公簪金带围图轴扬州博物馆藏艺博院专家介绍,18世纪,东南重镇扬州出现了一股艺术革新的潮流。扬州画派画家以“领异标新”为意趣,其独立特性的画风令人耳目一新。除了金农与罗聘是师徒之外,其他人都是师承各异。他们也有互相学习,互相吸收,但并不模仿,而是发展着各自的个性,各具独立面貌。不过,这些画家还是具有不少共性。
第一,从时代特征来说,他们主要创作活动于康雍乾年间,主要活动地区在扬州。
第二,从思想内容来说,这些画家对于正统派末流所呈现的陈腐、僵化的弊端多采取排斥和否定的态度,在画面上常常表现出新的题材和意境。他们对于社会不公现象有更直接的揭露和讽刺,对民众的生活疾苦常表现出关切与同情。
第三,从艺术风格来说,这些画家主要继承了文人写意画的传统,特别深受青藤、白阳、八大、石涛等人的影响,同时又主张创新,作品具有强烈的抒情诗意。他们在文学、书法、金石各方面都有较为深厚的修养,作品多是诗、书、画相结合,构成一个综合的艺术整体,将文人艺术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对近现代写意画的高度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正是他们的艺术疏离于主流的审美趣味,风格怪诞狂放,隐含着对个性解放的精神追求,与时俗不同,因此被时人以“怪”称之。
艺博院藏扬州画派作品精品不少
展览策展人之一、广州艺术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陈志云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艺博院对于院藏藏品涉及的中国画史上的重要流派或者画家群体,一直以来在一个系列一个系列地做,年做过金陵画派,此次则瞄准扬州画派。
目前馆藏的扬州画派画家作品,大多是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从上海、北京等地购藏,其中有不少是江南大收藏家钱镜塘的旧藏,还有杨铨、容庚先生所捐赠的,“做展览的话,相关的藏品需要有一定的量,扬州画派的作品,我们有多件(套);而且精品不少,一二级品有50多件(套),从数量和珍贵程度上来说在国内博物馆里也算是不错的”,她说,“此次展出的有34件(套),不是我们全部的藏品。但我们计划在接下来的出版图录里,把院藏扬州画派作品全部收进去。”
汪士慎墨梅图轴辽宁省博物馆藏说起“扬州八怪”,一般人民群众都或多或少有所耳闻,特别是其中的郑板桥等人,更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艺术明星。但要说“扬州画派”,恐怕知道的人就少了。陈志云解释说,清人汪鋆最早在《扬州画苑录》中提到“怪以八名”一说。及后,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扬州八怪”的提法。李玉棻在《瓯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将金农、郑燮、黄慎、汪士慎、李方膺、李鱓、高翔、罗聘并称,冠以“八怪”之名,这种说法得到普遍认同。所以一般人们提到的“扬州八怪”主要是指这八位画家。
除此之外,活跃于扬州地区的著名画家中还有陈撰、华嵒、高凤翰、边寿民、李葂、杨法等人。由于画风独具一格,意趣与“八怪”相近,后世一些评论家也曾将他们列入“八怪”之中。到了现代,学界逐渐以“扬州画派”之名将这群画家归类。金农、郑燮(郑板桥)等几位,作品存世量比较多,留下来的生平故事传奇色彩相对多,大家比较熟悉。但李葂、杨法等人,传世作品很少,在此次展览中也有展出,非常难得。这样观众就可以比较全面地对扬州画派的整体面貌有所了解。
华嵒、黄慎对岭南画家影响突出
在此次展览中,艺博院还拿出了22件(套)院藏岭南画家的作品,以展现扬州画派对岭南画坛的影响。陈志云说,扬州画派的代表画家活动的时间主要是在18世纪。岭南画坛名家集中出现的时间,就要晚一些,要到19世纪。但“二苏”(苏六朋、苏仁山)、“二居”(居廉、居巢)等岭南名家,的确受到了扬州画派的影响。
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扬州画派并非一个通常意义上的“领军人物+追随者”结构、有着清晰严密的师承关系的画派,它实际是当时集中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的画家群体,只是他们在创作意趣、艺术追求上比较有共同语言,风格主要以大写意为主。所以陈志云指出,我们不能笼统地说是“扬州画派”影响了岭南画家,而应该说是扬州画派的某些画家比较深地影响到了岭南画坛,其中特别突出的有两位:黄慎、华嵒。
陈志云说,当时岭南地区的收藏家很多人喜欢华嵒,乐于收藏他的画作,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本地画家的创作风尚;此外华嵒的小写意花鸟,与二居的创作路径有很高的契合度。所以说,之所以有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在于本地画家的主动选择。对于二居,以及后来岭南画派所重的工写结合,华嵒那里有很多技法可以吸收。高剑父等名家,都曾大量临习华嵒的作品。
至于黄慎,他本身就到过岭南;黄慎起初学上官周,上官周也来过岭南。这种影响就更加直接。但我们很难说哪位岭南画家的哪一点创作学习了黄慎。主要是黄慎的创作开阔了本地画家的眼界,或者说是启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除此之外,有些岭南画家也取法过金农、边寿民、罗聘等扬州画派画家。
链接:多场公共教育活动展览期间推出
1、专家带你看展览
内容:由是次展览策展人、广州艺术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陈志云老师,为观众亲自导赏,与观众分享展览策划心得以及扬州画派的独特艺术魅力。
时间:年8月29日(星期六)10:00
对象:预约观众
人数:30人
2、清风竹韵——画竹体验活动
内容: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以画竹闻名。本次活动用中国画材料来绘画竹子,由老师做示范,然后学生体验,从而获得一些基本的技能感受,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笔墨意趣。
时间:年9月13日(周日)10:00
对象:7-12岁
人数:20人(预约)
3、尚留一目看梅花——精品插花体验活动
内容:邀请插花师为预约观众讲解插花知识,结合本次展出汪士慎等的梅花题材作品,利用各种道具来展示绘画艺术中折枝艺术与插花艺术的关联,提升观众对艺术形式的表现能力。
时间:年9月20日(周日)10:00
对象:18岁以上
人数:15人(预约)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艺术博物院提供
通讯员:黎丽明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