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市集烟火气,最抚城市凡人心。
位于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的皮市街,北连东关街,南接南河下。历史上的皮货集市,早已踪迹难寻;今夏的“嗨!皮市集”却“一炮走红”。
继5月中旬首秀后,“嗨!皮市集”第二场于刚刚过去的双休日举办,吸引了4万人次前来赶文创市集。
创意“亮”出来,老街“嗨”起来。朋友圈、抖音小视频里,“皮市集”的影像不断刷屏。
什么是文创市集?
文创市集给城市带来了什么?
进行了深入采访。
不喜欢的一文不值,酷喜的价值千金
——看“小创意”如何做成“大生意”
田家炳中学院墙外,25张大伞次第撑开,伞下一张条桌,就是一个摊位,就是一个文创产品的展台。
青年李同法的摊位上,一组手绘扇面上,水果与成语“混搭”:喜上“莓”梢、心想“柿橙”、“樱”有尽有……引来无数把玩客和拍照者。
“上次文创市集,我的小摊两天营业额超过1万元。”李同法说,“没想到‘小创意’也能做成‘大生意’。”
卖得最火的“扬州美食”系列油画,每幅元。其中一幅画,主题是捏包子,猫头人身,妙趣横生。
“这么贵,有人买吗?”问。
“不喜欢的一文不值,酷喜的价值千金,文创卖的就是创意。”李同法说,“我们挖空心思创造出来,因为独一无二,所以受到青睐。”
李同法是山东小伙,10年前毕业于扬州大学美术专业,如今在仁丰里74号创办了同法艺术空间。“创作灵感,大多来自本地人文历史和生活元素。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能唤起市民与游客的共鸣。”他说。
李同法和妻子,加两名青年设计师,如今聚焦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世界运河之都,推出了油画、山石、扇面等系列文创产品。
诗词里的“扬州慢”,搭上现代的“文艺范”
——看“小市集”如何引来“大流量”
临近文昌路的皮市街入口处,是文创市集打卡点,发朋友圈积赞打卡,可以参与奖品兑换。抽奖环节,让参与者惊喜不断:奖品既有皮市街商家的奶茶咖啡抵用券,也有“三牛”精神香薰盲盒、党史学习教育书签等“红色文创纪念品”。
“红色印记”相框是“茉等花开”花店设计的“红色文创伴手礼”,女店主王晨佳介绍,相框中的卡片上印着东关街道辖区内的曹起溍故居、朱自清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剪影,干花镶嵌在相框上,象征红花献给党。“‘红色印记’相框卖出了套,来不及生产了。”
首场文创市集两天吸引了1.5万人次前来游玩体验,其中六成为20岁至40岁的市民游客。第二场吸引了4万人次,不少外地游客从东关街穿过文昌路,打卡皮市街。
来自无锡的游客张均城说,早就从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