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扬州新闻
扬州美食
扬州旅游
扬州习俗
扬州文化
扬州交通

扬州八怪之首是杭州人自创漆书爱画

尖锐湿疣专家刘军连 https://m.39.net/disease/a_9389899.html

-07-:43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俞吉吉视频魏志阳

西湖畔的唐云艺术馆内有本清代的诗词册很特别,它与江南两座气质相近的城市有关,也与近年来的两位书画家相关。两座城市在哪里,两位书画家又是谁呢?这一期,就让我们在一本清金农诗词题记草稿册中走进“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艺术世界,和相隔数百年,他与另一位书画家的时空对话。

“扬州八怪”是清代书画圈的一股“怪”流,是清代中期活跃在扬州一带的画家群体的统称。到底是哪八位怪咖,说法不一,但有两个人的名字基本是不变的,这两位便是郑燮(也称郑板桥)和金农。相比于以画竹见长的郑板桥,金农,多少是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在几百年前的书画圈中颇有名气的书画家,少有人知道他有“扬州八怪”之首的赞誉,曾创造了一种书法“漆书”,更鲜有人知道他是杭州人。

金农之“怪”怪在哪?其独树一帜的书法“漆书”又是一种怎样的书法?作为“扬州八怪”之首,他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几经辗转,在金农逝世的几百年后,他的墨宝被后人编纂成册,成为了海派书画家唐云的一件收藏品,巧的是,唐云也是杭州人。这本清金农诗词题记草稿册也成为唐云艺术馆的一件重要馆藏品。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呢?

近日,记者专访了杭州名人纪念馆学术研究部主任、副研究馆员陈杰,听他讲述了这本诗词草稿册与杭州、扬州,与金农、唐云之间的故事。

从起笔到落笔都是一样的墨色,厚实浓重,一个个字如同油漆刷子刷出来一样。

三首诗歌、一首自度曲、三篇题记,册中书法独具风貌,古朴生动,苍逸厚重,已臻化境,可谓人书俱老。信札笔画方正、棱角分明、横粗竖细、墨色浓重,可谓以重为巧,以拙为妍,苍古沉雄,特立独行。

这,便是金农独创的“漆书”。

金农习书倾心于汉魏南北朝的刻石,尤得力于《天发神谶碑》和龙门造像碑等,并融合汉隶和魏楷,自创新体,称为“漆书”。“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像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像刷子刷漆一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他的隶、楷、行书皆有以上特色,又各有差别。

因为是草稿册,其上所书之诗、之曲均是随性而为,不少还有涂改的痕迹,书法风格富于变化,体现了其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也记录了作者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心境:

在《自度曲题终南进士钟馗小像》中,金农描绘了醉钟馗的形象。金农曾有一篇《醉钟馗图》题记,提到历代画家从吴道子起创作有很多钟馗像图,形象各异,如读书、嫁妹、雪中等等,唯独没有醉酒的钟馗,于是他用“禅门米汁和墨吮笔写之,不特御邪袯厉”,以达“想见终南进士嘻遨盛世庆幸太平也”,金农画的醉钟馗确是历代所没有的形象;

再看作于乾隆二十八年的《东郊散步感作》,彼时金农寄居扬州佛寺,生活困顿,又受病痛折磨。他散步于扬州东郊,写下了他人生中最后的感怀:

不与人游爱独游。世间何物可勾留。

有情只有东郊上。短草枯杨子母牛。

七十七叟一时之作

没多久,金农逝于扬州佛寺之中。

无意于佳乃佳。册中所写虽无铃印,亦无年份表明具体创作时间,但相较于“扬州八怪”中的其他人,金农的存世墨宝稀少,陈杰表示,这本草稿册对于研究金农生平,以及思想和美学观点都有重要意义。

漆书,这一别具一格、个性鲜明的书法体例也奠定了金农在“扬州八怪”中的独特地位。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农其实是杭州人,他无拘无束崇尚自由的创作风格其实也与他的个人际遇不无关系。

金农(-),字寿门,号冬心先生,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金农天姿聪颖,早年读书于学者何焯家,与“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比邻,又与吴西林同时,与号称“浙西三高士”交往熏陶,增进了金农的博学多才。金农最早以诗闻名,其恩师著名学者、书法家何焯将他与唐代孟浩然、顾况相比较。金农初到扬州,即以其诗集《景申集》轰动扬州。袁枚在《随园诗话》中也多次赞赏金农的诗。

金农在五十三岁后才开始画画,其画造型奇古。马和梅花经常出现于金农创作的纸端,是他借以抒怀的两大载体。

册页中就有两篇画马题记,金农一生关于画马的题记有十余篇之多,可见他爱画马,也很爱马,“爱其神骏”、不画赵孟笔下的群马,而是“昂首空阔”的“独行万里者”,“写其不受羁绁”才是他心中理想的马的形象,也是他对自由的精神寄托,这才有“不与人骑最好看”的点题之句。

此外,他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喜画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雅拙朴。金农曾绘有一幅“吾家有耻春亭图轴”,梅花都先于春天到来前开放,所谓的“耻春亭”表达了梅花耻于与春天百花为伍之意,反映了梅花的高洁孤傲,也是以梅喻己,表达了自己不与世同的高洁心理,代表作有《东萼吐华图》、《空捍如洒图》、《腊梅初绽图》、《玉蝶清标图》、《铁轩疏花图》、《菩萨妙相图》、《琼姿俟赏图》等。

与他在书画上的卓越造诣相反,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乾隆元年()受裘思芹荐举博学鸿词科,入都应试未中,郁郁不得志,之后便周游四方,走齐、鲁、燕、赵,历秦、晋、吴、粤,终无所遇。

金农的一生,大半在坎坷中渡过,有时“岁得千金,亦随手散去”。在困苦时也不得不依赖贩古董、抄佛经,甚至刻砚来增加收入,也曾托袁枚,求写彩灯。

这本草稿册并非在金农创作时就有了,而是在传世的过程中,有人搜集起来后编纂成册的。这个有心之人已无从知晓,但在几百年后,这件册页便由另一位杭籍书画家收藏,他便是唐云。这段故事也被唐云写在了草稿册的后记中。

唐云出生于杭州珠宝巷,字侠尘,别号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是一名海派书画家。他自幼酷爱书画,十七岁前主要临摹古代名画。早年就读于杭州惠兰中学,十九岁时任杭州冯氏女子中学国画教师。年至年先后在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国画。后弃职,专事绘画。期间,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及其他画家举办联合画展。年后历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展览部部长,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上海博物馆鉴定委员,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

其性格豪爽,志趣高远,艺术造诣颇高,擅长花鸟、山水、人物,可谓诗书画皆至妙境,进而被冠以“杭州唐伯虎”的美誉。

唐云对古书画收藏亦情有独钟,醉心于石涛、八大、新罗、金农、伊秉绶、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诸家作品,他博览并广收历代名家之作,山水、花鸟等题材无不涉猎,欣赏揣摩之余奠定了他清新俊逸、沉郁雄厚的画风。此外,他对紫砂壶、砚台、竹刻、印章、木版画籍等均乐之不疲,其中尤以收藏的八把曼生壶著称于世,故有斋号称“八壶精舍”。

“唐云之印”、“大石斋”......一个个敲在不同册页上的鉴藏印,也可见唐云先生对金农之作的欣赏与喜爱。

唐云眷恋故乡杭州,在他去世后,他的骨灰撒入富春江中,他的后人也将其身前所藏皆捐赠给了杭城。不久后,一座仿古型江南园林式建筑在西子湖畔拔地而起,命名为“唐云艺术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ly/12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