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镇中大街西端有个地方叫“牌楼口”,凡大桥人皆知。它的来历,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康熙十五年(),大桥镇人汤彭年中丙辰科进士。汤彭年襁褓之中丧父,其母年方及笄,从此清心寡欲,独身不嫁,抚育幼子成人。她原聘请一中年塾师课读幼子,但碍于封建礼教,男女授受不清,遂予以辞退,后改聘一老年饱学之士为其子传道授业解惑。汤彭年事母至孝,专心攻读,学问大有长进,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考中进士。其母逝世后,汤彭年深念慈母终生教子劬劳之恩,特奏请圣上恩准,为母建造贞节牌坊一座。经与当地乡绅、知名人士等共议,将牌坊建在最繁华的中大街西端出口处。牌坊高约6米,花岗石砌成,二柱分立于南北街檐处,整体直面东西,呈跨街之势,供来往行人经过时瞻仰。牌坊(借用)逾十八年,康熙三十三年()大桥镇名门望族后裔顾图河中会试一甲二名榜眼。顾图河与汤彭年私交甚笃,可谓莫逆。二人共同商定,在原贞节牌坊顶端置一小阁楼(实为佛龛),内供奉木制观音佛像一尊,一者让行人瞻仰汤母教子成才的功德,二者彰显顾图河考取功名的荣耀,再者了却了顾不忘佛赐恩典的宿愿。牌坊与佛龛兼而有之,一举三得,相得益彰。牌坊与观音佛龛同为一体实为罕见,因其佛龛似庙非庙,非庙亦庙,故有“半庙”之称,列为大桥古镇十三座半庙之序。根据定规,贞节牌坊不可称楼。但缘于其上有一阁楼之故,所以也将其称之为楼,“牌楼口”这一地名遂为大桥百姓所认同,甚至数里方圆的村庄都知道大桥镇有个“牌楼口”。后来,大桥乡绅朱江又在中大街西端白塔河段上建起标志性的永济桥,与贞节牌坊咫尺相对,更使牌楼口远近闻名。佛龛20世纪60年代,牌坊与观音阁被拆除,一座历经多年的地方文物从此在人们视野中消失。但“牌楼口”这一老地名,至今仍旧为大桥人所熟知。(朱绍明)新建永济桥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ly/1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