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TSITE的办公室一前一后来了两位老朋友,一个来自于政府,一个来自于台湾企业界。虽然交流的内容各有不同,可是却点点滴滴地给了我们些许的思考。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分享一下,无论是面向政府的朋友,还是企业的伙伴。
3年前应扬州市委组织部的邀请我前往扬州参加那里的人才活动,在晚宴上初次和扬州经济开发区招商局的李局相识,那晚主宾皆欢。2年前李局来苏州拜访交流,我在咖啡厅与之聊《快乐创业》出版事宜,加深感情。上周李局要来苏州出差希望能再做交流,所以今日畅谈。
从宏观上看,国务院一纸62号文让全国的经济开发区在税收政策上顿时站到了同一起跑线,扬州经济开发区以现代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为主要方向,位于宁镇扬经济圈又占据了扬州的秀美基因软环境,我认为无论在招商引资还是在招才引智上还是有其优势的。如今的招商已经突破了画交通圈的传统,有经验的招商局领导都会从产业链上进行分析。
TSITE得到的信息是很多欧美外商来江苏投资建厂已经将沪宁线上的上海,苏州,无锡三地直接划掉不做考虑之列,地域分析从常州算起,结合最近苏州园区三星的裁员也不难推断出其中的原因。我们所提倡的招商思路是:促本地民营企业产业配套与欧美企业直线沟通,开发区园区侧面配合水到渠成。可八项规定的出台有让这事儿有了政策上的壁垒。此事说来话长,我们有类似专项的培训这里也就不再展开去讲了。业内人一看便知。
南京华讯是由台湾知识产权的资深人士在浦口成立的一间公司,我们相识于今年的4月在浦口的留交会。其实我也一直认为许多地方组织了N多企业家前往硅谷去学习那里的先进经验这本身就是一间比较扯的事情。制造业去欧洲看德国做技术转移,整体大势就去宝岛台湾,台湾相关行业的历史阶段比大陆提前至少15年,又有很大同源性。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许多事情在台湾都曾经上演过,包括知识产权。TSITE所接触的诸多外资公司甚至是海归人才在落户之前无一例外地提到了IP的问题,所以知识产权平台的建立也就成了招商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里不做硬广,但是看了华讯带来的专利分析,专利金融和专利信息库三大模块后我觉得这间公司已经到了黎明之前,一旦再进一步本地化以后摸准了一些脉搏并随之跳动一定可以爆发出来。预祝我们的生意伙伴越做越红火。
客观地说这篇文章写的比较含蓄,有很多我们更深一些的思考想说但未说出来,主要原因自然是涉及到TSITE的核心业务,怕剽窃。过去的一年,TSITE无数次地被抄袭模仿,我们以创业为抓手就有人以此为抓手,我们提创业互助就也出现了创业互助,我们推个人见解立马就有重样的。但是今天在从园区回来的路上,涛哥和我说:“我们现在主张走出苏州去,总归不会有人再去抄了吧!”我问为什么?涛哥说:“谁特么有你那么强大的各地领导基础做后盾?场上的都草根!”我想想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看了看高架西侧的夕阳,我还是清醒地明白:“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独立思考的创造力--这玩意儿叫内涵!”(最后一句有点无厘头,小伙伴儿们当玩笑看啊!)
王阳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