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小秦淮河大东门,41岁的芸娘终于熬到了灯枯油尽,但她依然感谢上天,赐给了她沈复这样的丈夫。
谢谢上天给了他们神仙眷侣般的日子。
纵使生活贫穷,纵使被家人误解逐出家门,纵使现在再有千言万语,她已经不能发声。
芸娘对身旁的沈复使劲说出了“来世”两字后,带着不舍、遗憾、期盼……以及对沈复的爱,决然而去。
关于来世,沈复说过,来世如果芸娘是男人,他一定要当女人相从。
芸娘也说过,就算到了来世,也不能忘了今生,这样的生活才更有情趣。
有人说,不得不承认,爱情比名利、比金钱、比青春都重要一点点,不多,就那么一点点。
小秦淮河爱情故事春风十里不如你。
小秦淮河贯穿古城,起名灵感来源于南京那条飘满胭脂的香艳秦淮河。
据说,当时两条河沿岸的风土人情极为相似,所以到了清朝康熙时候,便有了扬州小秦淮河的名字。
芸娘住到小秦淮河边的时候,丈夫沈复已经接近于穷困潦倒,在大东门附近卖画维持生计。即便如此,三天卖画的钱,还不够一天的开支。
沈复的人生本就一塌糊涂,因为过于洒脱,甚至孩子气,在仕途看不惯官场上的尔虞我诈,靠画画又养活不了自己,就连陈芸让他去靖江讨个债,他都能将过河坐船的钱买酒喝了,还美名其曰“御寒”。
这样的男人,要是放到现在,该是多被老婆嫌弃啊!
但是,芸娘却将丈夫稀罕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样。
两人租住在小秦淮河边的屋子有些窄小局促,只有两个房间,于是他们便把上下卧室、厨灶、客座都隔断,突然觉得空间绰绰有余。
虽然,生活已经窘迫如此,但陈芸不愧是“史上最有趣的女人”,他们也终究还是一对情趣相投的挚爱夫妻。
芸娘是沈复舅舅的女儿,比他大十个月。
因为四岁失父,家庭贫寒,陈芸小小年纪就要做针线活养家糊口。她将白居易的《琵琶行》做启蒙教材,学会了认字、作诗。
沈复十三岁时,看到了芸娘写的诗: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不禁叹其才思隽秀,瞬间就爱上了她,对母亲说:“我非姐姐不娶。”
两人订亲后,芸娘的堂姐出嫁,沈复帮忙张罗一直到深夜。正是饥肠辘辘的时候,芸娘变戏法般地从闺房的柜子里,取出了一碗粥和一碟咸菜。
沈复激动坏了,就差点跪下高呼“万岁”。
一粥一菜,原来就是爱情的味道。
沈复还亲手打造了两枚印章,用于两人的书信来往,章面上写着“愿生生世世为夫妇”,他拿的是阳文,芸娘拿阴文。
写完信,拿出印章,呵一口气,用力地盖在信笺上,整颗心也跟着印了上去。
这种情侣款印章,就是放到现在,那也是撩妹大招啊!
不过,沈复到底是个多有(无)趣(聊)的人?
上学时,我们学过《童趣》,说有天沈复看到两只虫子在地上打架,他不仅全神贯注地观看,而且还准备上手劝架。这时,一只癞蛤蟆路过,一伸舌头把两只虫子全卷进肚子里了。
沈复看到后非常气愤,于是不辞辛苦地把癞蛤蟆抓住,打了一顿,丢到院子外面去了。
芸娘曾与沈复打趣约定,待两鬓斑白时,就随他到苏州的虎丘、灵岩山,杭州西湖,扬州平山堂寻访人间美景。
只是,她嫁给了爱情,却最终被生活所累。
好在,她心甘情愿。
嫁给了爱情的样子小秦淮河的波光潋滟中,留下了沈复与芸娘的恩爱过往。
两人一起共同生活二十三年,时光短暂,也许在沈复一生当中,和芸娘共度的时光也是他最为快乐的时候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请作者联系,索酬
于是,他将平生经历写成了被誉为平民版《红楼梦》的《浮生六记》,里面记叙了许多与芸娘“撒狗粮”的恩爱故事。但是,故事也随着陈芸的离世,戛然而止。
有人说,芸娘的去世等于是沈复失去了最后的生活来源,所以再有趣的人生,也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经济基础。
的确,在他们的夫妻生活中,很长一段时间是芸娘负责赚钱养家,沈复只管游戏人间。
在他们誓言“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婚后不久,沈复在广东跟表弟经商时,在青楼与歌妓喜儿鱼水之欢4个月。
要不是鸨母逼他纳喜儿为妾,估计还得继续在广东快活下去。
不过那时候上青楼,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事情,要不怎么说是封建社会的毒瘤呢!
有趣的是,沈复找歌妓,不仅不瞒着芸娘,有时还带着芸娘一起去。每每有家人私下对陈芸说:“公子又在外面携带妓女喝酒呢!”
芸娘总是笑着说:“我就是其中一个呀!”
令人唏嘘的是,陈芸的病,也竟是因为妓女而起。
那年,沈复与他爸在扬州工作,远在苏州的芸娘从沈复那里得知公公有纳妾的想法,便与沈复商量替公公完成心愿。但是,事情被婆婆知道后,立刻令芸娘遭到了婆婆的嫌弃与冷落。
一时,各种家庭矛盾蜂拥而至。
没多久后,芸娘因为沈复又认识了既漂亮又有风韵的妓女憨园,并且有意将憨园收为沈复的小妾。
但是,对方却违背诺言,嫁给了有钱人,被辜负承诺的陈芸一气之下,生了重病。
此后,又由于各种性格弱点,造成了诸多家庭矛盾,公公又误以为陈芸与妓女憨园曾经结拜,导致夫妻二人被赶出了家门,断失经济来源。
再后来,沈复替人高利贷担保出事,夫妻二人将女儿送给了朋友做童养媳,将十来岁的儿子早早送去学经商,以致不幸夭折。
人生的后半段,芸娘和沈复只能蜗居在扬州小秦淮河大东门附近的两家瓦房里。直至女奴阿双逃走,又对她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从此一病不起。
有人说,沈复与陈芸,最可惜的是夫妻没有白头。
不过,如不是有了后来的《浮生六记》,又有几个人知道沈复是谁!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没有回避惨淡的现实,却又过滤了生活的悲催,将文艺的一面呈现出来,让人沉浸在美好的小世界里。
读过《浮生六记》的人也会疑问,沈复到底爱不爱芸娘,还是只是将芸娘当作志趣相投的玩伴,以及自动提款机,毕竟在芸娘的人生后半段,的确是她靠典当娘家首饰以及刺绣女红,养活着沈复。
也有人认为,沈复也并非无能,只是“偶像包袱”过重。沈复最终还是被“风流才子”,不甘平庸的性格所累。
陈芸早亡后,沈复便去四川给人当了幕僚,此后生死不明。
对于沈复和芸娘当年在大东门居住的具体位置,也已经不得而知。
时过境迁,芸娘在扬州城西的墓地也已成谜。
流淌历史的小秦淮河小秦淮河水又悠悠流淌了年,沈复和芸娘的故事,也早已传为人间佳话。
而作为曾经与南京秦淮河齐名的小秦淮河,也已湮灭在时间的浩渺之中,逐渐不被熟悉。
话再说回头,大小秦淮河究竟如何相似?需要发挥想象。《扬州画舫录》的确曾说:“其水号小秦淮,盖与金陵相较而逊焉者也。”
透过时间的经纬,我们似乎依然能够看见康熙三十一年,经历颠沛流离的石涛和尚,在北京的遭遇种种不顺后回到扬州,于小秦淮河东岸筑起了大涤草堂。
在晚年,石涛终于有了自己的住所,从此,过上了职业画家的生活……
小秦淮河沿岸曾经是扬州最为繁华的地段,就连瘦西湖也曾是它的一段。如今与当年河道走向虽略有不同,但依旧保持着部分宋、明、清时候的城貌,以及承担着城市的文化和水利功能。
据说,大约40年前颇为神秘的扬州“”工程时期,全国大修防空洞,小秦淮河就差点因此被填建洞。
填河建防空洞的经验据说是来自于苏州,当年苏州填了全城2/3的河道。
所以,这几年苏州又开始在古城开挖河恢复了。
虽然,只有区区2公里,小秦淮河上却有大大小小12座桥。坐在冶春茶社,便能看见北城河水流入小秦淮河水,最终汇入古运河。
从北往南,第一座便是盐阜路上的北水关桥,因为连接景区,所以桥的附近风景最佳。年,北水关桥进行了拓宽,成为扬州市区第一座汉白玉桥。
扬州的古谣说:扬州城,十二门,四水关,六吊桥。
其中,两座吊桥便是大东门和小东门。从北往南的第二座桥便是大东门桥,也就是当年沈复与芸娘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上世纪50年代,大东门附近依旧非常热闹,布点、文具店、炒货店、淮海浴室应有尽有。
如今,桥上是连接东关街的彩衣街,是游客“打卡”扬州必到的地方之一。
务本桥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联系着小秦淮河东岸的务本堂。
务本堂是清朝运司公廨西北侧的一处官堂,旁边便是百年老校北柳巷小学,也就是过去的正谊书院,如今的汶河小学北柳巷校区。
校园内还有汉代大儒董仲舒的董公祠。
跨过文昌路上的公路桥,便是以扬州盆菜、水产著名的萃园桥。
桥建于年,因为邻近萃园,所以叫做萃园桥。
充满人间烟火味的萃园桥农贸市场是扬州人喜欢的市场之一,如今已经启动了搬迁。
从明代起,小秦淮河的景观就是碧波盈盈、小桥如虹,恰似一幅展开的彩墨长卷。
居住在附近的老人们说,过去常有一些四五十岁的大嫂划着小木船,船上放四只藤椅,上面坐着游客喝茶。
这样的画面,想想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小虹桥往南不远,便是新桥。新桥不新,建于民国十年。
桥西原是一座娱乐城,也算是扬州城里曾经最热闹的地方。再往前数的话,附近还有一座扬州最早的公共图书馆“阅书社”。公园桥的西面,在历史上的确有过一座颇有名气的河滨公园。据说,始建于年的公园,是由扬州各大商家集资,在废城基上兴建的扬城最早的一处河滨公园。
老扬州说,公园一带过去是扬州城最为繁华的休闲游乐地段,有扬州“大世界”之称,这里曾是扬州城里流行文化的最前沿。
公园桥往南是扬州比较著名的小东门桥,当年史可法就是在这里被清军俘获。
小东门桥的上面便是甘泉路,这里也是最具老城烟火的地方之一。
继续往南是如意桥,桥西是“大舞台”旧址。
年,“大舞台”在小秦淮河边临河而建,设有多个座位,是当时扬州人的文娱中心。
在这座略带西洋风格的建筑里,曾经流淌过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名角的水袖波痕……
如意桥向南不远便是到了“水关”龙头关,两个石雕的龙头兀立在桥洞两侧。
龙头上方拱立着三个鲜红的篆书大字“龙头关”,这里可以说是小秦淮河的尽头。
但是出“水关”不远处,水上还有一座路桥,过了这座桥,小秦淮河才算是正式汇入古运河。
与旧时“水关”相呼应的是,在出水口的地方,也有两座龙头。
意味着这里,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南水关。
小秦淮河如一根绿色的项链,串起了古城扬州的人文历史、市井风情。
一切的一切,仍深深地记忆在每个老扬州人的脑海之中。
小秦淮河边的垂柳已经抽出嫩芽,如同梳妆中的扬州美女,“烟花三月”等待全世界的游客。
近两年,小秦淮河经过几轮改造更加整洁。今年,小秦淮河改造更是我市的重点工程。烟花三月,远道而来的你,是否愿意在扬州的小秦淮河畔,邂逅一段有趣的爱情呢?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壹周君授权。
本期编辑:严柳
本周精选这位扬州人,用12年坚持做一件事,5次挫败后终于成功……
扬州这道特色美食已经上市,好吃不贵!但曾有不计其数的人因吃它丧命,你敢吃吗?
注意啦!扬州近期这些地方修路,还有这些重要信息……
这个职业不但冷门,对体力要求也高!瘦西湖女盆景师的江湖世界
严柳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