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百度百科介绍:
中国于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年,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截至年7月6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9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与意大利并列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
在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55项中,我们已经去过9项。我准备将此集结成一个系列。之前已经在其他系列中推出的项目文章,将不再重复,而是以链接的方式标出,方便大家查找。
46.大运河
.6.22列入文化遗产
列入标准ⅠⅢⅣⅥ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长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后经元朝取直疏浚,全长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本项目另包含运河入海水道,即浙东运河。
------北京段:
万宁桥、东不压桥遗址,通惠河段、旧城段(什刹海-玉河)。
遗产区保护范围:公顷
缓冲区保护范围:公顷
------天津段:
十四仓遗址、八孔闸、宜兴埠、独流木桥、九宣闸、三岔河口。
------河北段:
衡水: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
沧州:东光县连镇谢家坝、沧州至德州段运河河道。
------山东段:
南运河段:南运河德州段。
会通河段:会通河临清段(元运河、小运河)、会通河阳谷段、会通河南旺枢纽段、小汶河、会通河微山段。
中河段:中河台儿庄段。
------河南段:
洛阳: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
郑州:通济渠郑州段
商丘:通济渠商丘南关段,通济渠商丘夏邑段:
安阳-鹤壁: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浚县黎阳仓遗址。
------安徽段:
淮北:柳孜运河遗址、通济渠泗县段。
------江苏段:
苏州:河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平江河、环城河、古运河、江南运河。遗产点: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盘门、宝带桥、吴江古纤道。
无锡:河道:古运河、老运河。遗产点: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常州:古运河、江南运河。
淮安:河道:里运河、里运河故道、古黄河、中运河、张福河。遗产点:双金闸、清江大闸、清口枢纽、洪泽湖大堤、总督漕运公署遗址。
宿迁:河道:中运河宿迁段。遗产点:龙王庙行宫。
扬州:高邮盂城驿、镇水铁牛(邵伯铁牛、马棚镇湾铁牛)、淮扬运河段主线*、高邮明清运河故道、邵伯明清运河故道、古邗沟故道(邗沟东道,扬州城区段)、扬州城遗址、茱萸湾古闸、高邮南门大街历史地段、平津堰遗址、镇国寺塔、扬州个园、扬州天宁寺行宫(含重宁寺)、扬州盐业历史遗迹、扬州汪鲁门住宅、扬州卢绍续住宅扬州盐宗庙、宝应宋泾河、宝应明清运河故道
------浙江段:
遗址点:富义仓、凤山水城门遗址、桥西历史街区、西兴过塘行码头、拱宸桥、广济桥、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
河道:杭州塘段(海宁-杭州)、江南运河杭州段(拱宸桥-三堡)、上塘河段、杭州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主线、頔塘故道。
遗产区保护范围:.11公顷
缓冲区保护范围:公顷
年5月,我们与弟、妹们一行5人,用28天时间自驾游览了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省14地。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指点山河的情怀,凝结了姊妹的深厚情谊,增进了众多的同学友谊。收获多多,不虚此行!
我们先后抵达扬州、镇江、无锡、苏州、杭州、桐庐、千岛湖、婺源、三清山、黄山、宏村、九华山、马鞍山、南京等地。爬黄山、三清山、九华山等名山,游长江、富春江、西湖、太湖等名水,观苏州园林,看徽派建筑,拜佛教寺庙,一路风景,一路欢笑。美矣!快哉!
我们还顺路拜访了久未联络的大学同学,在欢声笑语中决定秋季在青岛举行毕业45年的聚会,完成了大家的夙愿,使这次旅游更有意义。
5月日,我们继续在扬州游览。
很小就从李白的著名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知道了黄鹤楼和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平添了扬州这座古城名邑的无限风韵。想象当中阳春三月的扬州是繁花似锦、美景旖旎、令人神往的。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滔滔的长江,东依静静的京杭大运河,历来就是风光秀美的风景城、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博大精深的博物城。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其由来是因“州界多水,水扬波”,遂以“扬”为州名。扬州建城始于余年前的春秋时期,灿烂的历史文化给扬州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春秋时代的运河,汉代广陵王的墓,南北朝的古刹大明寺,隋代迷宫、隋炀帝陵,唐城遗址,宋元时期的普哈丁墓、仙鹤寺、平山堂以及明清时期的楼、台、亭、阁、园林等,更使古城扬州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在前往个园途中路过史可法纪念馆。
史可法纪念馆是纪念明朝末年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著名历史遗迹,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广储门外街24号,扬州梅花岭畔、南临古城河、史可法路南端,内建明代史可法的衣冠墓,占地多平方米。
墓分地面和地下建筑两部分,墓周围绕以短墙,墓前立“史忠正公墓”石碑,墓之左右各辟圆门,上嵌“梅花岭”石额。该纪念馆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清同治九年重建。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公祠所在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史公祠面临古护城河东部为史公墓冢,前为飨堂。飨堂廊前的“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联是清张尔荩所撰。
随后,我们来到个园。
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年(公元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
6年7月15日,在6中国运河文化与旅游融合高峰论坛所发布的14条京杭大运河精品旅游线路中,有4条线路将扬州作为其中重要一站,扬州个园亦被列入其中。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全园分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北部品种竹观赏区。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年(公元年)。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个园,以假山堆叠精巧著名,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游园一周如历春夏秋冬四季,是扬州园林中具有特色的一景。
亮点1.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典型的中国江南私家园林杰出代表2.其历史悠久、保存完整、艺术价值颇高.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的匠心独具4.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成“春、夏、秋、冬”四景
移步移景融入传统文化的意境,一景一物尽显精致素雅的情怀。
台阶前的叠石,取“平步青云”之意。
宜雨轩
个园的四季园正中间为“宜雨轩”,东阔三楹,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轩的屋顶用扬州常见的黛瓦,四角微微上扬,东西两面墙上保留有几块建园时法国进口的花玻璃。宜雨轩是园主接待宾客的场所,轩前有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
抱山楼是座七楹长楼,艮跨一夏秋两山之间,两山东西依楼而掇,有多条山径直通楼上,抱山楼在空间上连接两山,楼前长廊环绕两山于胸前,这是抱山楼得名的由来。在抱山楼长廊上可共赏夏秋两景,因此被今人戏称为“时空隧道”。楼下走廊的南墙上,镶嵌清人刘凤浩撰写的《竹石记》刻石。
在抱山楼上俯瞰清漪亭。
据报道,刘凤诰所撰《个园记》有记载:“园内池馆清幽,水木明瑟,并种竹万竿,故曰个园。”个园里的各种竹子,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晚上我们又浏览了东关古渡的夜景。
东关古渡为扬州古运河的一个景点。在古代,该处为京杭大运河的一个渡口。现如今该处已开发为扬州古运河的一个著名的景点,是人们旅游休憩的一个好去处。扬州的古运河经过全面的修正,形成了一个水上旅游线,而东关古渡也是该游览线的一个终点地区。
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景点有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大运河遗址等,历史文化名人有唐宋八大家、扬州八怪、鉴真、史可法等,是传统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丰富宝库。
附注:史可法
史可法是河南祥符县(今开封市)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年(年),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
国存与存亡与亡,巍峨庙貌甚堂堂。
梅花岭畔遗香在,铁熕何时返故邦。
这是郭沫若同志于年7月,适值史可法三百六十周年诞辰,为史可法写的赞诗。
瑞雪纷飞的季节,当您踏上梅花岭,只见万花纷谢,寒梅怒放,香山雪海中,史可法纪念馆巍然耸立。敬爱的朱德委员长亲笔题写的“史可法纪念馆”的匾额,浓墨正楷,雄健遒劲,使纪念馆更显得庄严肃穆。伫立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楹联: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这是清代诗人张尔荩撰的联。言简意赅的内容,雄壮雅健的笔墨,曾使海内外佳宾赫然领略到史可法“吾誓与城为殉”的凛然正气、飒飒风采。
史可法的精神是民族的骄傲,在中华正气篇上是熠熠发光的一页。史可法在为官期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现今祠堂两边的楹联上写着:尚张睢阳为友,奉左忠毅为师,大节炳千秋,列传足光明史牒;梦文信国而生,慕武乡侯而死,复仇经九世,神州终见汉衣冠。史可法为政很有惠声,以“廉政爱民”为朝野称道。
从弘光元年(年)4月15日到25日,这就是扬州十日保卫战。清兵至少十万人,扬州守兵仅万多人,可谓敌众我寡。多铎不断派明降将劝降,史可法说:“我为朝廷首辅,岂肯反面事人?”接着多铎亲自出马,连发五封书信,史可法都不启封,全部付之一炬。史可法清楚地知道,在这样的艰难的情况下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他只能抗战到底,以一死报国。他首先招集诸将说:“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之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接着他一气写下了五封遗书,除一致豫王多铎,其余都是给家人母亲、夫人、叔父、兄弟的,21日又作遗书给母亲和夫人:……北兵于十八日围扬城,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随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无益,不如早早决断也!25日城西北崩塌以后,清兵攻入,城陷。史可法欲以佩刀自杀,部属强行夺过佩刀,拥其走入小东门,清兵迎面而来,史可法大呼:“我史督师也!可引见汝兵主。”遂被俘。多铎以宾礼相待,口称先生,当面劝降,许以高官厚禄。史可法骂不绝口,严加拒绝:“我为朝廷大臣,岂肯偷生为万世罪人!吾头可断,身不可辱,愿速死,从先帝于地下。”“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壮烈牺牲于南城楼上,时年仅44岁。
扬州是江南顽强抵抗清军的第一座城,也是清军入关以来首次遇到的军民一体的坚强抵抗,为了对扬州人民进行报复,也是清人想杀一儆百,于是多铎下令,烧杀抢掠持续十天。
扬州城破后,史可法就义已十二天,由于当时天气较热,尸体腐烂不能辨认。次年,史可法义子史德威葬史可法衣冠冢于扬州梅花岭下。乾隆四十一年(年)正月追谥“忠正”。因此牌坊上题额为“史忠正公墓”。
感叹!
多年后,清朝皇帝乾隆追谥明朝抗清名将史可法为“忠正”,连当年的敌人都表示对他的尊敬!可见历史是一面镜子!史可法的事迹流芳百世,他的精神留存万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