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活动背景
由于我们学校为民族类院校,本着打出学校特色,发扬学校美誉,积极宣传特色文化的理念,我们队选择了调研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系文化发展现状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淮扬菜系作为我国著名的菜系,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精湛的技艺、独特的神韵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菜系中具有浓郁芬芳的奇葩。淮扬菜注重口味和品味的多样性,注重菜肴的营养结构和比例,其最突出的特色是保证各类营养素的供给合理。
我国餐饮业可谓遍地开花,各个地区都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特色美食,尤其随着自媒体的出现,许多美食都借助网络宣传获得了热度,甚至有部分餐饮店因此全国连锁,然而尽管市场上各色口味的食物层出不穷,文化历史悠久的四大菜系仍然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许多人在旅游途中打卡网红美食的同时也秉着“到xxx地必吃xxx”的想法间接肯定着这些菜系的位置,淮扬菜系的“淮”其实是指江苏淮安一带;“扬”则就单是指江苏扬州了;整个淮扬菜系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淮”是以淮安为代表,淮扬菜系中又以扬州菜为代表,因此我组成员以江苏省扬州市为调研地点,对淮扬菜系文化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调查。
02
活动进展
团队详细活动计划如下表,通过团队成员的配合工作,我队严格按照计划表进行实践活动,现在已经完成活动中期及以前的工作。
1
活动筹备阶段
11.28至11.30
人员:全体组员
活动内容:
1.组队并在线下集中讨论活动主题;
2.联系指导老师;
3.明确组内分工,准备立项材料。
活动形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查找资料并在组内共享,即时交流新想法新思路;线下利用工作日晚上与周末空闲时间集中进行交流汇总。
活动地点:
宿舍、教室、图书馆、咖啡馆等
备注:
对实践对象进行初步了解;规划此次实践活动大体框架,为活动的开展做初步准备。
2
活动初期
12.1至1.5
人员:全体组员
活动内容:
1.利用图书馆、多媒体等资源查找扬州市淮扬菜馆菜系相关资料;
2.与活动采访对象及考察地相关人员沟通;
3.定期线下交流汇总,对活动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完善,并准备寒假采访问题稿。
活动形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查找资料并在组内共享,即时交流新想法新思路;线下利用工作日晚上与周末空闲时间集中进行交流汇总。
活动地点:
宿舍、教室、图书馆、咖啡馆等
备注:
活动初期。对研究对象进行进一步了解,并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提出问题,为寒假线下考察活动做准备。
3
活动中期
1.6至1.26
活动形式:
线下活动为主,线上保持沟通;线下活动以多种形式进行记录;
发放电子问卷或口头问询(口头问询尽可能进行必要记录)。
活动内容1:
1.发放线上问卷,采访有在淮扬菜馆用餐经历的人群;
2.与考察方及受访者协调时间,进行实际考察;
3.将考察所得、采访资料与个人感想进行线上汇总。
人员:张友贤
活动地点:扬州市多家淮扬菜馆
活动内容2:
1.制作线上问卷;
2.整理寒假前已收集资料;
3.结合实地考察资料拟定实践报告框架并撰写综述初稿。
人员:马睿唐慧湘
活动地点:所在地图书馆
备注:
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为实践报告的撰写做准备。
4
活动中后期
1.27至2.10
人员:全体组员
活动内容:
1.尝试探究扬州市淮扬菜系文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敲定报告框架,分工撰写报告内容;
3.整合报告内容,参考指导老师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润色。
活动形式:
保持线上沟通,定期全员线上集中交流。
备注:
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实践成果,汇总实践成果,着手撰写实践报告。
5
活动后期
开学后
人员:全体组员
活动内容:
1.线下讨论,参考指导老师意见,敲定报告终稿;
2.准备实践成果展示。
活动形式:
线下讨论、公开展示
活动地点:教室、咖啡厅等
备注:成果完成与展示。
1.淮扬菜系实地考察
在此次淮扬菜系实地考察中,家住扬州的张友贤同学去了扬州当地几个有名的饭店,如食为天、必香居、冶春茶社和富春茶社等,也品尝了很多具有淮扬特色的菜肴,如图所示。
餐馆
食为天
必香居
富春茶社
冶春茶社
菜肴
文思豆腐
扬州炒饭
麻香鸭掌
扬州盐水鹅
蜜藕
巴鱼炖巴肺
老鸭汤
千层糕
蟹粉狮子头
藕盒
炒河虾
蟹黄汤包
红烧花鲢鱼头
通过“吃遍扬州淮扬菜”,队员在品尝传统淮扬菜的同时也通过询问家中老人和饭店工作人员了解到了许多此前作为扬州人不知道的淮扬菜知识,该同学也在感想中表达了出来。
2.问卷调查
淮扬菜系作为四大菜系之一,以其细腻口感俘获江淮一带人民的芳心。它一道菜的制作包含诸多的工序,能把很多并不名贵的食材做出非常高级的感觉,但又不显得浮夸,带来味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此次实践团队中,三人分别来自扬州,青海,四川。因队员有一人居住在淮扬地区,相对比较了解,因地理差异,其余两人主要只了解家乡的特色菜,对淮扬菜的认知较少。在队员的介绍下,我们对淮扬菜有了初步的了解,因而想进一步对淮扬菜的发展进行调查。为了深入了解淮扬菜在大众心中的印象,我们进行了线上的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中,男女比例较为平衡。年龄段主要是18~45岁左右,在这种年龄层的人一般会活跃在各种场合,知识积累较丰富,并且会经常使用电子产品,在网上获得消息。其中大多数为学生,少部分为教师或其他职业。因男女比例平衡,年龄跨度设置较广,争取最大范围了解人们的想法。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对中国传统菜系和火锅更加偏好,但至少一半以上的人都处在不怎么了解或完全没听说过淮扬菜的状态,可见淮扬菜在这一年龄段的外地人中的知名度相对来说还不够。而了解的人当中大多是通过影视作品和饭店宣传的形式知道的,但大多并未尝过正宗的淮扬菜。半数人认为淮扬菜可以凭借淮扬菜自身所带的健康养生特点,借助现代人注重养生的机遇进行发展。关于淮扬菜的发展前景,大多数人认为可以通过电视或户外媒体、举办美食节或网站能够等进行宣传。因近年来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可以通过几大知名网络平台对菜系进行宣传,今年就有各种传统文化借助这种形式在人们的视野里出现,可见这种方式是非常可行的。而美食节也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一些外地游客对淮扬菜进行品尝和了解,希望未来淮扬菜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熟知、发扬、传承。
03
活动感想
马睿同学感想:
此次活动因为疫情分为了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活动,团队三人家乡距离较远,作为队长,在寒假期间,我也积极分配工作、与队员了解活动进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地道的西北人,我了解了许多关于淮扬菜系的知识,改变了我以往对南方菜系淡油淡盐的固有印象,活动进行到中期阶段,所有活动都按照计划顺利进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仍然觉得我们此次实践活动的意义并不如我们所想,传统的东西在当今的年轻人心中已经渐渐失去了地位,甚至许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就像问卷中有许多人都选择了从没听过淮扬菜系这个选项,我希望每一个打开过问卷的朋友都能记住淮扬菜系是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就算是如此,我觉得此次实践活动也没有白做,不仅仅是我们三个人了解了一个新知识,还能让更多的人记住淮扬菜系。
在此感谢张友贤同学和唐慧湘同学的配合才能让活动按计划顺利进行,期待接下来的合作!
张友贤同学感想:
因为疫情影响加之我的家乡也在江淮一带,在“赴江苏省扬州市调研淮扬菜系文化发展现状实践团”的此次实践活动中,我被分配到了实地考察的任务。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探访了几个当地比较有名的饭店,食为天、必香居、冶春茶社和富春茶社等。
在之前的印象中,淮扬菜注重刀工雕刻,往往十分美味又不失精致高。淮扬菜跟其他菜系相比少盐重食材的本味,淮扬菜擅长以汤做菜。烹饪菜肴时总要辅以高汤,即使是爆炒也要加点高汤提鲜。淮扬菜中的汤要么清澈见底,淡而不薄,要么便是香浓如乳,浓而不腻。
在北京这些大都市,淮扬餐馆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一直认为淮扬菜不出众或者说热衷淮扬菜的人群较少,但是我不知道的是淮扬菜的成本代价往往让商家盈利微薄。我特地去了解了过淮扬菜没有川菜粤菜挣钱,现在很多大的餐饮集团和老板都不太愿意去开淮扬菜的馆子,相对于现在市场上最多的川、湘菜而言,淮扬菜的劣势很明显,就是对食材的要求,会更突出食材本身的味道。川湘菜鱼、肉用重油重辣的技法一烹调,即使食材稍微有点变质都没有关系,但是淮扬菜很难,大部分都要时令新鲜的。就比如江淮惯用的江海河虾,这些死掉的鱼虾几乎无人问津,讲究非活杀现烹不可,这样成本很高。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经济成本高,很多人把压力转移至饮食习惯上,追求重辣重辛低成本高效率的餐食,而与之背道相驰的淮扬菜自然有些黯然失色。
而本次社会实践让我全面认识到了淮扬菜的历史传承、烹饪风格和特色菜肴,也有助于大家更好了解淮扬菜,从而去尝试,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相信总会有人懂得并恋上这份美味。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希望深入了解淮扬菜选用的食材,并能分析淮扬餐馆在大都市运行扩大利润的可行性。
唐慧湘同学感想: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我主要负责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参与线上问卷调查汇总的工作,因不是该地区的人员,所以起初对淮扬菜这一菜系有所耳闻,但较为陌生。但经过此次调查后,我们对淮扬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该菜系在食材方面相当讲究,对烹调方法要求之高,因而成本较高。淮扬菜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菜系,但在调查中发现他因自身所存在的做工成本等限制因素,以及缺乏宣传的原因,相较其他菜系在人群中的认知度较少。
图文/以上实践团
排版/韩涵
审核/钟卓兵唐思琪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