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扬州新闻
扬州美食
扬州旅游
扬州习俗
扬州文化
扬州交通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18姜夔老熊的中

姜夔[kuí]

人物简介:

姜夔,南宋词人,少年孤苦贫困,此后苦读却屡试不第,终生未入仕途,一生四处转徙。

他青年时代北游淮楚,南历潇湘,与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交好,以清客身份与张镦等名人屡有往来,是个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P.s.清客,是指旧时在官僚地主家里帮闲凑趣的文人,或教授吹弹歌唱的艺人)

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的词题材广泛,多为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和辛弃疾并肩而起,成为南宋晚期的词坛领袖。

角度1:南宋词界难得的“艺术全才”

隐藏在南宋著名词人的身份之下,姜夔还是位音乐家、作曲家。擅长“自度曲”(自己创作的歌曲),且多是“先作词后谱曲”,自己作曲、填词,还能自行演奏,可谓集多种才华于一身的“创作型人才”。

姜夔不仅能创作出名篇佳作,为之谱曲、演唱,还写得一手好字。精于楷书的他“崇晋贬唐”,推崇魏晋文人雅士的笔法,反对通俗流行的书法。他将书法研究得通透,效仿孙过庭的《书谱》创作出书法专著《续书谱》。

不拘泥于前人思路,深入浅出,姜夔结合自己长期行文经验,浅显、简明地阐释常人看来深奥复杂的书法体系。因而这本书也成为南宋书论中成就最高,影响深远的学术名著。

“自创、自曲、自书”为他的词作锦上添花,姜夔游历四方,到了哪儿都极受欢迎。他的才华让各界名士感叹不已,其中便包括著名的朱熹和辛弃疾,才华使他在与不同人群的交往中显得游刃有余,此中轶事也成为流传民间的佳话。

适用主题:文艺创作、全面发展、个人才华等,如年天津卷《器》等。

示例:少时家境的贫寒激励着姜夔求学进取,涉猎诗词、书法、音乐等多方面,使他能在同辈人中脱颖而出,在与不同人群的交往中游刃有余。后半生漂泊游历、走走停停的经历,其中冷暖甘辛,让他看得多,学得多,也懂得多,积淀了他作品中的清空、醇雅,也成就了他与苏轼并称的“全才”美名。

角度2:满目萧条景,拳拳爱国情

南宋,从北宋的盛世中走来,已是满城风雨。南宋王朝凭着偏安政策偏居一隅,宋金对峙,文武百官不思进取,词坛一片莺歌燕舞,百姓苦不堪言。

而姜夔,在这个时代,也如水中雨打的浮萍,漂泊无依。他终生未曾入仕,游走江湖,靠朋友救济和卖书籍字画为生。那些锦衣玉食的王公贵族,又哪里愿意倾听他的心声呢?

但在他的心中,充盈着热血,涌动拳拳爱国之情。纵处江湖民间,他仍关心朝堂大事。

他的《扬州慢》正是写于此时。“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盛开的芍药鲜艳美丽,年年都如约绽放,只是,又有谁去欣赏它们的美丽呢?

姜夔为南宋今日的山河破碎而悲哀,他同情人民的遭遇,控诉战争的无情与残酷,却无奈入仕无果,只能忧怨南宋朝廷只图苟安江南,竟以“空城”防边。

姜夔作品中的情感,已不再是单纯的男女情爱,而是更浓烈、博大的家国、天下情怀。他的眼中,是整个南宋。从此,南宋成为他心系、描摹的对象,再不能分割。

适用主题:家国情怀、时过境迁、感伤时世等,如年天津卷《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年北京卷《深入灵魂的热爱》等。

示例:世人多以姜夔为风月词人,但不知他内心的深沉。摇摇欲坠的南宋王朝令他忧心,浮华表象不能使他迷眼,他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愿纵情享乐安逸,以笔墨、乐音倾诉胸中不平、黍离之悲。脍炙人口的《扬州慢》便是他拳拳爱国之情的写照,古今之叹、国恨家愁交杂其中,也道出姜夔一生的漂泊,写足千百年来寒士的愤懑、孤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ly/12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