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扬州新闻
扬州美食
扬州旅游
扬州习俗
扬州文化
扬州交通

广陵踪活出个自我可爱的吝啬鬼王戎

文/徐啸

就算在几十年后的今天,那路旁李子树的景象也仍旧历历在目。绵延数日的霏霏细雨冲走了润湿道旁上堆积的尘土,留下无数行人的脚印,李子树的树叶沙沙作响,树上那些同龄人争抢李子的声音听来有些模糊,仿佛我正立在另一个世界的入口一般。是的,玩伴们一直觉得我是个格格不入的人,树上这么大的李子,我竟然不去抢。但我的理性坚定地告诉我,这种路上无主的树上,能长这么大的果子,肯定不会好吃,不然早被人摘光了。我侧过身去,不想看他们呕吐的丑样……

记忆这玩意儿真是不可思议。当我身历其境时,我是一点儿也不去留意那风景。当时我并不觉得它会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绝没料到在多年后,我可能将那时候他们呕吐的声音记得这么清楚。此刻,我正在忙着给自己家摘下来的好李子打孔。是的,现在我家的李子是洛阳市场上最畅销的水果,但是,我卖的是果子,而不是种子,所以我要用钻子把果核破坏掉。这是个很枯燥的活,就像我每天晚上要和妻子用算筹计算每天的财产变化。但果子的个数,财产的数字,让我有一种踏实感,我想我喜欢数学,这是一种理性之美……我身处的这个时代,不管见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想到什么,结果仿佛总会像飞来回器一样,又飞回到我身边来,就像那从童年和我较劲到老年的李子一样……(《洛阳的李子》城下秋草著)

竹林七贤,性格各异,其中一位,和李子打了一辈子交道,成名都成在李子上了,他就是我们这次要说的王戎。

说起来,像阮步兵这样,在《世说新语》的任诞篇,是绝对的主角,不负竹林七贤之名。那么王戎呢,他也在某一篇里当了主角,哪一篇呢?俭啬篇,总共九个故事,王戎占了四个。我们看看有哪几个故事:

首先,就是前面提到的,卖李子不卖种子这一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还有就是每天晚上和夫人拿着计算机计算支付宝余额的变化。另外两则就是他对待自己的亲人了,他女儿出嫁了,亲家问他借了几万块钱,这钱拿出后,心里那个不舒服呀,女儿回娘家来,感觉爹地不是爹地,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没个好脸色。他女儿一拍脑门,得,把老头子的性格忘记了,赶快把钱还给老爸,好,父慈女孝的和谐社会又回来了。接下来,他侄子也要结婚了,空手去吃酒席总不好吧,于是送了件美特斯邦威T恤衫给侄子,哎呦这送好以后,心里那是拔凉拔凉的,赶紧着,又把单衣要回来了。

从这四则故事来看,王戎确实脱不了吝啬鬼的帽子,但是这样一个吝啬鬼,为什么能跻身于竹林七贤这样的天团呢?而且,同样是《世说新语》,雅量第六则记录,有人送王戎高档布料,他推辞不受。而且正史都有记载,王戎的父亲去世了,他父亲以前的部下送钱百万助丧,王戎退却不要,这是个吝啬鬼应有的表现吗?后世很多人都在为这个问题提出假设,最多见的说法是“或谓戎故此以自晦也”。意思是故意用贪财来自污,来逃离政治,就像阮籍和刘伶用醉酒来逃避的道理一样。有道理么,有,但我总觉得王戎的所谓吝啬里面,除了避祸以外,还是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那么,让我们从《世说新语》对王戎另外的记载中来探究其中的秘密。

从王戎识李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童年王戎除了聪明以外,更让人震惊的是他远超同龄人甚至大人的成熟冷静,其实路边的李子长那么好,就是你觉得不会好吃,去摘个试试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但他就是不愿意做这种无用功,绝对相信自己的判断。雅量篇记载,王戎七岁时,魏明帝搞了场虐待动物的行为艺术,在广场上拔老虎牙剁老虎爪,还让人围观,不知道是不是想向谁表达爱老虎油。老虎那个痛啊,吼叫得跟马景涛似的,旁边围观的人明知身处安全之地,还是吓得腿有些软,裤子有些湿,但王戎这个七岁的孩子,却毫不慌张,若无其事。我总觉得,他的这种理性和成熟思维方式,更接近于我们现代的一些人。历史上的王戎,文武双全,晋灭吴时还扛过枪,除史书外,就连《三国演义》都提到过他带着兵去打仗。而且他是竹林七贤中唯一做过地方大员的。期间好创造性的搞出官员任命试用期的制度,这简直就是从现代学过去的嘛。

我一直想不出王戎这样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后来某天看美剧,哈哈,这不就是《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嘛。都是高度理智,生活极其规律,而且坚守着自己的独立人格。所以,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要,是我的东西,你不许拿走。这样就能解释他那些前后矛盾的行为了。

因此,就坚守自己本心,保持自己独立人格这一点来讲,王戎是当之无愧可以容身于竹林七贤的。排调篇中有这么一段: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这段对话大有禅宗风味。王戎diss得实在漂亮。这样看来,自命脱俗的阮步兵倒是真的还有挂碍,而坚守本心的王戎却是达到了超脱的境界。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除了俭啬篇,世说新语其他的篇目里对王戎的刻画几乎都是正面形象,比如容止篇夸他从小就是个小帅哥。比如阮籍其实和他父亲才是同辈,但阮傲娇对老王说:我和你没什么好谈的,和你儿子小王才有共同语言。

而且王戎在吝啬的画皮下,藏着的还是至情至性的灵魂。他和妻子撒的一手好狗粮,两人贡献了卿卿我我这个浪漫的成语。他对朋友的感情始终不能忘怀,多年后,来到当初聚会的地点,仍然悲不自胜。母亲去世,他痛苦得“鸡骨支床”,无法尽到丧葬的礼仪,时人疼惜他为“死孝”,同一时间,当时另一位叫和峤的,也是丧母,礼仪非常完备,但时人称他为“活孝”。“死孝”的王戎,是不是让你想起在母亲葬礼上呕血的阮籍?

文学史上有中西两大吝啬鬼。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小气得霸道,令人厌恶。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小气得卑微,令人可怜。但王戎这样的,却小气得有个性,甚至让人感到有些可爱。魏晋风度,讲究保持本心,不流世俗。这一点,我们的王戎,当之无愧。

延伸阅读

▲戏中人

很多时候,一个人有着深深的执念,也很难评价是对是错。人生如戏,演着演着,就忘记了到底心中真正想要什么。慈溪作家岑燮钧的短篇小说集《戏中人》中有一篇《连康阿姆》,里面老太太也是个刻薄小气的人,但读完全篇,却让人不由得生出一抹说不出道不明的惆怅。各位不妨一读。

作者简介

慈溪三院坐堂,诗词学会站岗。因调《临江仙自嘲》

甚愧流年虚度,换来满腹肥肠,半生养得臭皮囊。百般无一用,疏懒入膏肓。

人道条条大路,何如信马由缰。多情华发渐成霜。还妆弥勒笑,不复少年狂。

后台回复关键字

『社科』『文学』『大医』『外文』『亲子』

即可加入稻读公社







































白癜风诚信单位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ly/344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