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编辑
辰沫
老扬州:扫墓不怠慢
在扬州,清明扫墓一般分为两种仪式:
一是挂纸,又称压纸,一般用石头或砖块将长方形的黄白纸,或红黄蓝白黑五色纸压在坟上,以示子孙祭拜祖坟。
二是培墓,就是每年清明将家里的祖坟上培上新土,将坟头的杂草清除,并加以修整,然后将准备一些酒菜果类作为供品,另外还要给祖先们烧上一些纸钱。不过,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现在祖先都已进入公墓,培土和烧钱的步骤都已经简化了。
柳枝驱邪
扬州清明插柳的习俗由来已久,据介绍,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清明节祭祖,事涉鬼魂,为了防止鬼魂邪气侵扰,必须禳灾、祓除、驱邪。其办法就是插柳于户,戴柳于首。清明用柳驱邪,是因为柳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具有驱邪功能的吉祥物。
放风筝
过去放风筝多在清明,等风筝高飞快看不见的时候将牵线剪断,并且高喊“晦气走了”,以此来图个吉利的好彩头,不过,现在放风筝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在清明讨好彩头,而成为一个日常休闲活动了。
吃青团
扬州人最熟悉的清明美食就是青团了。江南的“麦浆草”,清明而生,过则难觅,也正是因为如此,用麦浆草做成的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清明食俗中格外重要。每到清明,江南百姓必到田间揪一把“麦浆草”,回家捣烂压汁,与晾干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和好,包上豆沙馅儿,民间诀窍还要放入一小块猪油,团好入笼蒸熟,出笼时再薄薄刷一层熟菜油在表面。如此,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的青团子就出炉了。
采明前茶
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物以稀为贵,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近年来,扬州市民们也渐渐形成了新年逛花市买花的习惯,应时应节的水仙、腊梅、喜气洋洋的牡丹、金橘、“口彩”花卉发财树、元宝竹都成了人们青睐的对象,用这些花团锦簇、鲜艳芬芳的花卉盆景在新年时分装饰居室。
扬州的过年习俗还有很多,真的要细说下来,估计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无论是旧是新,人们对待春节的态度还是一样的热情,这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最热闹、最重要的节日,人们辛苦了一年,在这除旧迎新的几天应该实实在在地满足一下自己和家人。
辰沫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