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盛夏
你们有幸遇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时代
它带给了你们专属的记忆
时代也如此有幸
遇到了这样意气风发的你们
我们与你的相遇
便是这盛夏最美的风景
学院专业概况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年。学院现有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制药三个本科专业。生物技术是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类专业是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类),生物制药是年获批的新兴热门专业。
生物制药
我院生物制药专业通过核心能力顶层设计项目和分层次、模块化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效率,形成“厚基础、重实践、强技能”的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药学专业的“宽口径”人才培养为基础目标,对接国内知名生物制药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对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进行课程内容整合,形成适应不同人才培养需求的分层次课程体系。
▲国内国际优秀制药研究单位和制药公司探讨培养方案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抓手,推进校企合作,与国家蛋白质中心、深圳华大基因、无锡药明康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无锡傲锐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0多家单位共建了校企实践基地,与联环制药等企业共建了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校企互动,在提升学校服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
▲暑期企业实习合影
▲我院领导走访无锡傲锐东源、南京金斯瑞实习单位生物技术
1.拔尖学生培养
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生导师导生制2.0模式有机结合,依托扬州大学“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化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生物科学基本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生物科学的研究技术,了解生物科学发展趋势、应用前景,富有开拓精神、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拔尖人才,进一步攻读国内外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
▲拔尖学生培养目标定位
2.国际化培养
本专业实行“国内+国外”开放式培养模式,除了在本校进行学习培养外,对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学习访问。利用国外知名大学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国家和省级留学项目资助,将学生送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和交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专业实现海外留学生成建制招生,新增英国基尔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等4家海外实习基地,启动英国基尔大学“3+1+1”海外实习+升学培养模式,获批国家“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海外实习基地和学生的国际化培养
生物科学(师范)
1.重师德
师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除了设置常规的通修思政课程外,坚持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榜样力量提升德育素养,建立基于课程思政的“三个导师”专业教育新模式,打造以《生命科学与当代社会》为品牌的课程思政体系。
2.厚基础
夯实学科基础,种好专业“自留田”。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确保专业基础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以上;学科基础课全部由教授上课;专业课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研究性教学、翻转课堂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置创新班、鼓励学生访学交流、积极参与竞赛。
▲天目山实习
标本压制
▼天目山实习植物识别3.强技能
加强过程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本专业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生导师制2.0模式有机结合,构建校内校外,省内省外、国内国外“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新模式。实践性课程实施混合式微格训练,把提高教学技能作为实践教学的发力点。除日常教学外,通过师范生技能比赛、走进中学、名师观摩课、菁扬师说和文化讲堂等平台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
▲陕西师范大学李高峰教授来我院作讲座
▲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大赛
4.善创新
依托项目促进培养,广泛交流开拓视野。以项目促培养,通过紧密关联师范专业项目的实施来促进学生的培养。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项。以访学、(跟班1学期)等为手段,开阔学生视野。先后有10多位同学赴英国基尔大学、韩国江源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高校交流访学。每年组织学生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短期交流访学,每年选派6-8名学生赴南京大学驻学。
▲我院学子赴英国交流访问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6人,正高职称20人、副高职称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51人。有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高端人才25人。专任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80%以上的教师都有国外学习、研修的经历,呈现出高学历、年轻化、国际化等特点。
▲获奖证书
教学条件优越学院现有生物学、教育学(生物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学科教学(生物)、工程硕士(生物制药)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点。
▲扬州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点
▲生物技术——江苏省品牌专业
学院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级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兽共患病防制新技术及免疫机理研究国家级创新团队、植物生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有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性危害因子(动物源)控制重点实验室、共建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馆藏余件的动植物标本馆等。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
学院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30余家科研、企业单位合作建立见习实习基地,在浙江天目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实践。近年来,学院主持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7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90余项,年均到账科研经费余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大奖。
人才培养质量高学院拥有国家“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全国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10余项。学院坚持“协同育人、理农交融、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设立“生物科学+理科拔尖人才基地班”,实施本硕博贯通式培养。
▲创新创业大赛部分获奖证书
我院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生命科学竞赛中,多项作品荣获一等奖,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先后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4项,“虚实之‘间’”教育精准扶“贫”社会实践项目获评团中央“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好项目,“以口为媒,益袋支农”服务与创业团队被表彰为全国大学生“一带一路”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优秀团队。近年来,多名学生被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海内外名校录取。
▲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部分获奖证书
一批优秀学子和德育典型先后涌现,有捡拾废品资助藏童的志愿先锋“麻袋哥”陈晟,放弃南大保研现于非洲推进联合国“人与生物圈”项目的徐慧,义务赴尼泊尔高原支教的奉献典型肖玉涵等,得到社会高度评价,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多次报道。我院优秀毕业生徐慧还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人员,扎根非洲大地推进“人与生物圈”项目,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全球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徐慧学姐在非洲
▼“麻袋哥”热心公益
就业前景广阔现代生物技术近20年来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使得生物医药业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生物行业和生物企业对专业人才有较大的需求量。
我院毕业生平均升学率达45%,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届毕业生中,共有6名本科生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英国基尔大学等攻读研究生,为近3年来最高值;张露、陈梦颖等10名同学考取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研究生;费娴等2名同学考取公务员;曹雅等8名同学考取教师编制;刘秀文等近40名同学被生泰尔、金斯瑞、药明康德等行业龙头企业录用,学生高质量就业占比9成。
奔涌吧!后浪
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这个夏天
我们在扬大生科院
等你
—END—编辑
邵逸乔张书航
校对
刘怡唐杨茹
素材来源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