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再次聚焦扬州,以《江苏:打造生态走廊,推进绿色发展》为题,介绍了由我市主导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情况。同日,人民日报也在头版刊发稿件,以《四控一禁让河水改良三退三还建生态走廊扬州百里清波入江淮》为题,聚焦扬州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
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再次聚焦扬州
(点击查看央视《新闻联播》视频)
从19点18分起,央视《新闻联播》用了1分51秒的较长时间,详细报道了“江苏省通过规划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绿色发展”的情况。报道以扬州为主要内容,一开始就鲜明提出“地处长江、淮河交汇处的扬州,是江苏实施‘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先行地区”。
紧接着,报道从我市沿湖村的变化说起,介绍了扬州市通过启动渔民上岸工作、淘汰化工造船等落后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等新兴绿色产业,推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情况。
报道最后还介绍了未来“江淮生态大走廊”的范围,即以京杭大运河为主干线,涵盖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流经地,包括徐州、宿迁、淮安、泰州多地都将参与其中,并用五年时间初步完成这一生态工程。
《人民日报》聚焦扬州江淮生态大走廊
人民日报26日头版刊发稿件,聚焦扬州以保南水北调东线和淮河入江“清水通道”为重点,将占市域面积近三成的平方公里区域纳入规划,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
原标题:《四控一禁让河水改良三退三还建生态走廊扬州百里清波入江淮》
原文如下↓↓↓
三江营,位于长江扬州段,既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又是淮河入江水道入口。江水北去、淮河南来,两道清波、一条走廊,在扬州纵贯多公里。年起,江苏省扬州市以保南水北调东线和淮河入江“清水通道”为重点,启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将占市域面积近三成的平方公里区域纳入规划。
扬州市区向东,有一片50多平方公里的平原湿地,名为“七河八岛”,包括京杭大运河在内的7条河流,在这里分割出大大小小8个岛屿。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和淮河入江通道,都经由七河八岛,使得这里生态敏感性日益突出,而长期形成的众多船厂、砂石厂却给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年,扬州市以人大决议的方式对七河八岛区域实施“四控一禁”,即严控廊道宽度、建筑高度、开发强度和污染排放,禁止违法建设,将这里规划为全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当地居民、人称“扬州江豚保护第一人”的陈宜林目睹了七河八岛近年的可喜变化:“过去河边长期形成的那么多船厂,几年间陆续搬迁了,七条河流的水质有了很大改善。这些年我一直呼吁在此建设江豚迁地保护区,环境一步步改善,我的梦想也就一步步接近!”
扬州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扬州在江淮生态大走廊区域内实施了个重点减排工程、59个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关停小化工小电镀企业家,退渔还湖30万亩。启动了约8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先导区建设,已完成21家船厂砂石场搬迁、万平方米的拆迁和环境整治,在生态大走廊沿线基本建成了9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态中心。
淮河水进入扬州后,与面积平方公里的高邮湖及其北端的宝应湖、南端的邵伯湖交汇。扬州市委主要领导表示,当前市里正制订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主要是对三个湖泊沿岸3公里范围内实施“三退三还”: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今后5年每年还湖面积不少于3万亩。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