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说“扬州八怪”,须得先说说历史上的扬州: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交通便利带来商业经济的活跃,古代扬州成为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富商巨贾也标榜风雅,扬州书画艺术随之崛起,遂有“海内名士,半在淮扬”之说。
扬州八怪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通常人们提起扬州八怪,会认为指的是八位画家。事实上,艺术史对此至今未有定论。
·边瘦民作品
有一种说法是,“八怪”乃是扬州方言,意为“奇、怪、不美”,把这群画家称作“扬州八怪”,是指其画风特立独行、不入正统。·边寿民作品
古往今来的艺术史著作对“扬州八怪”画家名目也有不同说法,最多时有15人,为金农、汪士慎、李鱓、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罗聘、华喦、高凤翰、杨法、李葂、边寿民、闵贞、陈撰。·郑燮作品
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李玉棻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鱓、黄慎、李方膺、罗聘。·郑燮作品
扬州八怪并不能称之为是一个“画派”,只能说他们是活跃在同一地域、在思想上有较多共同追求的一个画家群体。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并无师承关系;其中大部分人并不是扬州人,是从各地来到扬州卖画的画家;没有统一风格,比如郑板桥擅长画竹、题字以“乱石铺路”闻名,金农则以“漆书”独树一帜。
扬州八怪之所以出名正是因其“怪”。
原因就是以下两点↓↓↓
01“四王”成风(清朝初年,最有影响力的画家是“四王”);
02他们的风格主要是局限在文人画或知识阶层当中。
扬州八怪实际上都是职业画家,用文人画结合当时市井的一些需求(包括题材),契合了当时市井阶层的欣赏趣味。他们较早地推动了艺术商业化。
扬州八怪的革新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海派的许多画家,如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人,都从扬州八怪的画风中吸收精髓。
扬州八怪作品欣赏陈修明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