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扬州新闻
扬州美食
扬州旅游
扬州习俗
扬州文化
扬州交通

浦口行政区划的变迁你还记得16年前扬子

那时还有江浦县

关于浦口的行政区划的变迁

浦口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时代”,有着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多样而又独特的地方文化,古来即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浦口“扼抗南北,钳制江淮”,遂筑浦口城。查询了百度百科,近代,浦口区的行政区划几经变迁。

年,袁世凯政府将浦口辟为商埠,民国二十二年(年)3月浦口建区,时为南京市第八区。

年6月15日,南京市重新划区,第八区改为第七区。

年8月3日,第七区改名浦口区。

年2月,江浦属镇江专区;年1月属扬州专区;年7月,属南京市;年6月,属扬州专区;年3月,划属六合专区;年3月,六合专区撤销,复属南京市。

年,撤销顶山乡,设立顶山镇。年12月,撤销城东乡,并入珠江镇。

年,撤销南门镇并入顶山镇。

年,浦口区辖1个街道、4个镇、1个乡:浦口街道、泰山镇、顶山镇、沿江镇、盘城镇、永丰乡;江浦县辖7个镇、5个乡:珠江镇、桥林镇、石桥镇、乌江镇、星甸镇、汤泉镇、永宁镇、大桥乡、陡岗乡、林山乡、龙山乡、建设乡。

年,撤销林山乡,设立乌江镇。年,撤销建设乡并入珠江镇,撤销陡岗乡并入桥林镇。

年4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京市浦口区和江浦县,设立新的南京市浦口区,以原浦口区和原江浦县的行政区域为浦口区的行政区域。浦口区人民政府驻珠江镇。同年5月,南京市调整江北地区行政区划,江浦县、浦口区合并,正式成立新的浦口区,总面积.75平方公里。

从年到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16年了。

16年前的江浦,你还记得吗?

那些年发生的事,像是在昨天,一切仍然历历在目......

那些年,江浦县还没有并入浦口区,作为曾经南京五个郊县之一,也不只仅限江浦街道这么小,珠江、汤泉、星甸、永宁、桥林、石桥、乌江等等,都属于江浦。

那时候,在家庭地址那栏,大家都会很自然的写上:江苏江浦县。每每提笔登记自己身份证号,开头我们都会写下。

那些年,江浦县的东西还很便宜,房价没那么贵,一毛钱的小冰棒还有,那时候的生活简单而美好。

年4月,国务院正式撤销了江浦县,从此,南京再无江浦县。

人生一梦十六年,物是人非恍然间

时间悄悄过去,怀念却从未消失

原来,江浦县离开我们已经16年了

从没想过,江浦县离开我们已经16年了,这一瞬间,来的太快。

16年前,交通还不方便,虽然各镇之间很少串门,但都彼此心里清楚,我们是同样的“江浦人”。

那时候,江浦人进出要坐浦集线,也就是后来的D7。一路狂飙的D7加速,转弯,我闭着眼,差点把刚吃过早饭的江浦人甩飞到江里。

时间抹平了江水,通贯了南北,飞立了高架,模糊了江浦人回家的路……

16年前,凤凰大街是江浦的行政中心,公安局的警车、法院的告示、看守所的铁大门,承载着很多老珠江镇人的记忆。

曾经,江浦中学是江浦县最好的学校,每一个江浦人家中,都有一个从江中毕业的亲人。

16年前,我们走在江浦的路上,随处可以看到写着江浦XX厂标志的工厂,能在这样厂里上班的,都是被我们羡慕的人。

那些年,金浦还是江浦的商业中心,这里有江浦第一家苏果超市,第一家肯德基,性价比最高的电影院……

那时候,去德明图书馆蹭书看,一个个周末闲暇时光就这么慢悠悠过去了。

16年前,江浦人喜欢逛大马路,新华书店、理发店、南北货商店、煤球店、照相馆应有尽有,这里是江浦人最爱逛的地方,没有之一。

那时我们都会唱:“大马路上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16年前的江浦县,很小很小

有人说江浦很小,以前江浦有句俗话:“江浦县衙打板子,四个城门都听见。”

东门,在东门桥附近,在江浦人脑海里,出了东门外面,除了有煤气厂、服装厂,以及街对面的人民商场,就全是大片农田。

西门外的林荫大道边上的梧桐树,是文艺青年向往的岁月。与之一起的还有西门的通用厂、兽医站、拖拉机站。那个年代,好不繁华。

南门那有原来的老纺织厂,最鼎盛的时期是在70-80年代,那时候工厂的女职工不仅纺织一把好手,脱下白大褂、白帽子,就是“江浦之秋”演出舞台上的台柱子。

以前的珠江小学对面有个煤球厂,那时候家家户户烧饭、取暖用的都是煤球,煤球要用煤票换,再用板车吭哧吭哧拖回家。

过了南门桥外的珠江小学,就是南门农场。种麦子,种水稻,好不热闹。

江浦人认为的北门大概就是从中国人民银行在的路口,一直到现在公园北路的路口。医院约莫就在路口的位置,这里还有老的粮食站。

这里的每一条街道,似乎都有一个专属于老江浦人的集体回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

16年前,江浦是个会吃的地方

江浦人对于吃,总是很讲究。

这里有很多老字号,我们从那时候吃到了现在。

阿珠麻辣串见证了江浦的变迁,并在各式麻辣烫中以古老的竹签形式,吸引着隔着江对guo的“南京人”。

16年前他们家一半租录像带,一半烫麻辣串,小时候去吃顿麻辣串,老爸租盘香港电影,孩子租盘动画片,大手牵小手愉快的回家ki。现在再来一份牛肉粉丝,加上几个串,儿时的感觉又回来了。

花瓣雨茶楼,听起来很小资的店名,其实并不是一个茶楼。他有着让人最惦念的那一碗鸭血粉丝。

谈俊包子,江浦排行第一的煎包。早上卖蒸包,下午卖煎包。已经开了将近20个年头。

08年江浦就有了自己的小香港,这里曾经是小情侣们谈恋爱的必去之地。面包店里卖鸡爪、鸭爪,只有江浦人才懂。

濮家馄饨据说已有年的历史。店铺几经易址,从老北门搬迁到现在的凤凰大街,

很多人说味道变了,但是很多江浦人没事还会去店里坐坐,吃的是份情怀。

江浦虽然没有老南京那么多美食,但是关于吃的也有自己的专属回忆。

这一刻,我们都是江浦人

江浦县是一个时代,我们从它的身边打马而过。

我们无法阻止城市的迅速变迁,就像我们无法阻止时间的流淌。

那时的物价很便宜,馄饨只要一块钱一碗,但就是觉得格外好吃。

总是觉得以前的糖比现在的甜,一毛钱能买2块糖,买一次,能甜一整天。

那时候剪头发,5块钱都不到,没有叫Tony的总监,也不会有人让你办卡。

记得当时除了珠江镇,其他六个镇每天都有直达的公交,往来于县城和镇上。

图源

南京有个号

最明显的还是房价,那时候还是自己建房子,最早的时候,不少江浦人的家里还住着青砖黑瓦房。

后来,南京房价蹭蹭蹭的涨。江浦的房价也随之从千元向着三万元奔去。

16年前的生活,简单而美好,平静中透露着小确幸。

感恩江浦,它依然保持着它的古朴和纯真,带给我们最独特的安详和回忆。

16年的光景,似乎江浦县的一切都消失了,似乎一切又还存在。

来源:浦口发布、百度百科、浦口零距离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北京医院专业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xs/340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