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及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构紧紧围绕全省农机“一项行动、两大工程”,按照全省农机获证奖补专题会议部署和《年全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项目实施意见》要求,创新培训举措,严格工作程序,强化整体推进,加强队伍建设,全省农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工作扎实推进。
——聚焦质效,创新培训举措。各地立足农机化发展需要,结合农机手培训需求,积极想办法、出实招、求实效。一是围绕中心工作遴选培训对象,各地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秸秆还田、购机补贴、农机合作组织等人员纳入优先培训对象,以服务于“一项行动、两大工程”。二是贴近农时安排培训内容,春耕生产前,积极开展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驾驶操作和维护保养技能培训,夏收夏种前,重点实施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的维修技能培训。三是现场教学转变培训方式,各地主动将培训班办到田头、镇村、合作社,推行现场教学、演示实践,机手看得见、摸得着,直观易懂,获得感增强。扬州市积极举办“三个课堂”培训观摩会,推动“三个课堂”培训模式常态化发展。四是多方结合壮大培训力量,大力推进校校、校企、校社结合,南京、常州、苏州、泰州等地联合省级农机人才培训基地,南通、淮安、盐城等地联合当地农机生产流通企业、合作社,利用优势资源开展培训。五是不拘一格选择培训师资。师资队伍中充实了更多“土专家”,让培训内容“活起来”;引进企业技术服务能手,现场传授预防和排除常见故障;邀请明星社长、种田大户现身说法,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促进培训提质增效。各地还建立 ——聚焦规范,严格工作程序。规范是开展获证奖补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一是把好资格审核关,不符合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资格和获证奖补政策的人员一律不参加培训鉴定。二是把好培训关,严格培训时间、培训课程、培训教案等,培训台账实名签字。三是把好考务考评关,按规定选择考务考评人员,严格程序,明确要求,避免打人情分、及格分,鉴定不合格坚决不予办证。聘请质量督导人员现场督导,发现问题,当场纠正。四是把好“省获证奖补管理系统和部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系统”使用关,力求操作使用规范,系统平稳高效运行。五是把好档案关,每期培训鉴定结束,按清单及时整理汇总相关材料,做好类别清晰、内容齐全、存放有序。
——聚焦职责,强化整体推进。今年获证奖补工作列入约束性任务范畴,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各地在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工作中做到“五个一”:建立一个工作班子,建立健全获证奖补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用;召开一次会议,传达全省会议精神,部署全年任务;制定一份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具体措施,确定时间节点;签订一份责任状,省与市、市与县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以责促行;上好开班第一节课,及时宣传获证奖补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机手参加获证奖补工作。
——聚焦能力,加强队伍培训。一是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省站举办职业技能业务工作研讨会,召集市县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就获证奖补培训、鉴定和资金兑付工作流程中有关业务规定进行了全面培训讲解。无锡市还专门安排资金,组织开展职业技能业务培训。二是加强师资培训。省站举办师资培训班,采用授课老师对照实物机具,现场讲解和操作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我省还组织15名老师参加全国农机安全使用和维修技能培训班。三是加强考评人员培训。组织多人参加全国考评员、质量督导员培训班,连云港市还集中全市考评人员就常见考评项目进行培训实践。五是加强系统操作人员培训,介绍系统操作流程、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六是开展教学课件评选。组织开展了全省职业技能培训课件评选活动,有3人经评审脱颖而出,并在全国比赛中均获得了一等奖。
截至目前,全省完成获证奖补培训鉴定多人次,占全年目标任务53%,其中南京、苏州、泰州等3市,六合、溧阳、太仓、东台、高邮、扬中、泗阳等10多个县(市、区)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徐州、南通、淮安、扬州、镇江、宿迁等地按照时序进度有序推进,获证奖补工作为全省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人力支撑。
(信息来源:省局政策法规处省农机化服务站)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