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世界知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佳话,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历代人士的称颂与咏赞。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而扬州则是淮扬菜的中心和发源地。饮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国家在长期的饮食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创造并积累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雅
扬州文人和寓居扬州的文人撰写了大量饮食诗文,咏颂扬州饮食,仅饮食诗词就有数百篇之多。从枚乘写王府园林文宴,到唐代的李白、刘禹锡,宋代的黄庭坚、秦观、陆游、司马光,元代的乔吉、吴师道等,都吟咏了大量有关扬州美食的佳作。孔尚任、曹寅以及扬州八怪也都从不吝宝贵的笔墨,留下了可观的烹饪文学及绘画遗产。从名宴到面点小吃,都成了文人们笔下浓墨重彩的咏叹主调,为淮扬菜增添了一抹高雅情调,大大促进了淮扬菜高雅清新的饮食文化风格的形成。
大烫干丝
精
扬州的饮食追求精致,做法精致,味道精美,吃法精细。《邗上三百吟》中写道:“春秋冬月,肉汤易凝,以凝者灌于罗磨细面之内,以为包子蒸熟,则汤融而不咸。扬州茶肆,多以此擅长。”在扬州饮食文化的理念里,美食不仅需要工夫慢慢做,同样需要工夫慢慢品,饮食的精致也彰显了扬州人闲淡自若、精雕细琢的生活态度。如蟹黄汤包制作原料考究,制作工艺精妙,皮薄如纸,吹弹即破,吃起来也需一丝不苟———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精致的美食反映了扬州生活形态,传达给游客这种以审美之心品尝生活的态度,引领他们从都市里快节奏、慢待味蕾的快餐文化中暂时逃脱,品味生活。
蟹黄灌汤包
融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特点促进了淮扬菜与各大菜系的融合。淮扬菜选料精细却不挑剔,包容万象。扬州炒饭能将金华火腿、虾仁这样的珍品融进去,也不拒绝腌菜、豆芽、番茄这样的寻常食材。同时,扬州饮食文化与其他文化领域相融合,增添自身品味情趣。刘凤浩《个园记》中提到“广陵甲第园林之盛,名冠东南。士大夫席其先泽,家治一区,四时花木容与,文宴周旋,莫不取适其中”,生动再现了扬州人将饮食与园林、文人三种独具特色的元素糅合在一起的场景,形成淮扬饮食文化的特殊风格。
千层糕
养
中庸之道,追求天地万物间的大和至美,是中国古典哲学与美学的最高境界,折射到扬州饮食文化生活及烹饪技艺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追求就地取材,勿伤天和。扬州地处长江和大运河交汇处,以盛产动植物、水鲜著称,因此淮扬菜在选料上以淡水河鲜为主,以时令鲜嫩为佳。二是追求养生为要,食材搭配。通过食材的巧妙组合,充分发挥食材中的营养功效,达到食疗养生的效果。三是注重因材施艺,物尽其用。彰显的是崇尚自然健康,秉承儒家传统风范“不时不食”和“过时不食”。
盐水虾
在淮扬菜肴中,又以扬州三头为代表:红楼宴、三头宴、全藕宴是扬州菜的三颗明珠。
扬州的小吃:点心以薄皮大馅、皮馅配合相宜、馅心多变、适应时令而擅长。面条糯韧多重汤汁、覆盖各式浇头而味美留连。风味小吃多以应时野蔬配以荤腥和腊味、果脯、蜜饯制成馅心,随季节而变。点心调味趋于新鲜、香酥、突出主味。咸中带甜,以甜提鲜;甜味则糯香粘滑,甜纯适口,兼有北式点心浓郁实惠,南式点心精细多姿的特点,形质统一,用料讲究,形成自己的特色。
文化是识别城市特征的核心标识,饮食文化作为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品牌的打造也会促进饮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扬州作为淮扬菜的故乡,饮食文化底蕴丰厚,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利用饮食文化打造扬州城市品牌,对扬州城市品牌的创新和全面可持续发展以及扬州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意义非凡。
供稿
周灿
编辑
汪琪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