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扬州新闻
扬州美食
扬州旅游
扬州习俗
扬州文化
扬州交通

回到扬州老地方,quot复活

经过5年多人接力调查,“扬州城区历史建筑调查认定和挂牌”项目完成,其最终成果《扬州城区历史建筑》一书已正式出版。

这是由扬州市规划局和扬州大学建工学院联袂实施的调研项目。年起,扬州首次大批量对古建筑进行测绘。到目前为止,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生已经为扬州老城区多座古建筑实施了测绘,并建立了数字模型。

 下面就和发布君一起回到扬州“老地方”,复活属于我们的城市记忆吧!

居住建筑

入书的25处居住建筑包括典型民居18个、名人故居4个和洋楼3栋。

新华东巷吴氏住宅

  典型民居:小芝麻巷10号民居、小武城巷8号许氏宅、耿家巷20号三槐堂、崇德西巷12号民居、崇德巷孙氏盐商住宅、茂盛桥东13号民居、茂盛桥周氏茶商住宅、牛背井2、4-1、4-2号民居、丁家湾号孙氏住宅、绞肉巷4号吴氏住宅、狮子巷1号杨氏住宅、耿家巷22号朱氏住宅、新华东巷11号吴氏民居、东关街-7号民居、文化里23号民居、耿家巷36号支姓住宅、湾子街号民居、南河下28号工人新村。

耿鉴庭旧居

  名人故居:五谷巷9号李圣和旧居、耿家巷28号耿蕉麓耿鉴庭旧居、双桂巷12号丁宁旧居、东关街97号许氏住宅。

巴总门13号洋楼

  洋楼有:下铺街6号洋楼、巴总门13号洋楼、石灰巷14号顾家洋房。

商业建筑

甘泉路40号蒋记盐号

粉妆巷37号建新旅社

三义阁永宁泉浴室

  入书的商业建筑共有12个包括:东关街号店铺、南门外大街号永祥丰酱园、洪家大院2号裕隆厚粮行、三义阁永宁泉浴室、粉妆巷37号建新旅社、苏唱街扬州浴室、甘泉路40号蒋记盐号、得胜桥35号富春茶社、古旗亭三星浴室、广陵路小觉林素菜馆、三义阁寄园、扬州大麒麟阁茶食店。

  得胜桥35号富春茶社创办于清光绪十一年(),现存主体建筑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扬州仿古建筑的代表,现代装修。

  古旗亭三星浴室,建于民国时期,属于扬州传统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其内部布局显示了扬州沐浴文化特色,也是扬州百年老字号之一。

  广陵路小觉林素菜馆建于清代,清代晚期扬州妙心庵住持觉林师太出资开设,扬州百年老字号店铺之一,采用了扬州传统合院式空间布局形式及前店后宅式的店铺形制,格局完整。

建于年的三义阁寄园是扬州民国时期老字号旅馆之一,典型的合院式布局。

  扬州大麒麟阁茶食店建于民国,是扬州百年老字号店铺之一,采用了扬州传统合院式空间布局形式及前店后宅式的店铺形制。

宗教建筑

真道堂

  入书的8处宗教建筑蒋家桥2号三圣庵、崇德西巷澄法庵、旗杆巷5号慈云德星庵、羊胡巷16号双福庵、扬州大学盐阜路校区内神在堂、北柳巷真道堂、古三义阁巷12号古三义阁、九巷10号朗氏家庵。

文教卫生建筑

美汉中学校长楼

  入书的文教卫生建筑育才小学内慕究理女子学堂、扬州大学盐阜路校区内美汉中学校长楼、北柳巷60医院旧址、四望亭路80号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化学馆、郭坚忍办学处、私立扬州平民中学旧址、育婴巷3号小人堂。

  其中郭坚忍办学处建于民国,扬州近代历史名人郭坚忍曾在此处办扬州私立女子公学。

  私立扬州平民中学旧址建于民国时期,现存建筑整体平面呈“L”形,为扬州民国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代表。

  育婴巷3号小人堂建于民国,原规模较大,现存房屋分东中西三路组建筑,均为硬山顶,为扬州近代著名的慈善建筑之一。

产业建筑

蚕种厂

  入书的两处产业建筑安乐巷8号陆顺兴布厂、江苏省立原蚕种制造所育种室旧址大楼。其中江苏省立原蚕种制造所育种室旧址大楼建于民国二十六年,建筑坐北朝南,面阔八间,进深三跨,两坡悬山顶,其上开有四组老虎窗,地面以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属于近代砖木结构,属于扬州近现代产业建筑的典型。同时,它也是扬州桑蚕业艰难发展的历史记录。

会馆建筑

入书的会馆建筑漆货巷酱业会馆。这一会馆建于清代,合院式布局。反映了传统建筑布局中流线安排与城市巷道结合的灵活性。

构筑物

构筑物为龙头关遗址龙头关遗址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6),清代重修,年修复。因关下面置双龙头(又称螭首)而得名,为单孔砖石结构闸关。龙头关既可以调节水位,又起到防御的作用,因此该遗址具有较强传统水利设施艺术标本研究价值。

五年心血,扬大师生将这些老地方留在纸上,定格城市记忆,让我们有迹可循。

其实,不止存于纸张,城市之文化也活生生地存在于在我们每天走过的寻常巷陌,杨柳青路、鉴真路、夫差桥……地名承载“城市记忆”,也承载着你我的记忆……扬州将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复活城市记忆地名承载“城市记忆”昨天,市地名办召开了《扬州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征求意见稿)》专家评审会,专家们一致认为:地名不应承载过多非文化的因素,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使地名文化遗产得到分类、分级和分层保护,坚持“地名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慎重更名,保证其历史文化内涵的传承,保护一方乡土的精神家园。民国《江都县城廂市图》中的地名如今大都仍在使用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中的地名属重大地名,一般不得更名在《扬州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征求意见稿)》中,首先对扬州历史地名进行了定义,主要是指具有扬州区域特征和历史、人文价值的地名。具体标准为:1.具有扬州区域地理特征、语言特征、物产特征、行政区划特征的地名;2.史志典章中有记载、表述的地名;3.能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变迁的地名;4.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地名;5.民间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地名。凡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年代比较久远的地名,都属扬州历史地名保护申报范围。扬州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编制范围主要分为七类,(一)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即山、河、湖、岛、泉等名称;(二)行政区域地名,即市、县级市(区)、镇(街道)等行政区划名称,以及社区、建制村等区域名称;(三)居民地地名,即住宅区、自然村落及地片、区片等名称;(四)城镇道路地名,即路、街、巷、里、弄等名称;(五)设施地名,即桥梁、涵洞、隧道、环岛、水库、堤坝,以及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六)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即文物古迹、纪念地、历史文化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园林、公园等名称;(七)高层建筑物或者综合性大型建筑群地名,即大厦、商厦、广场、城、中心等名称。经市政府批准公布的扬州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中的地名,均属于重大地名。扬州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中仍在使用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拆除或者迁移扬州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中地名所指称的地理实体的,有关部门应当事先会同地名主管部门制定地名保护方案。我市曾恢复一批历史地名“复活”扬州城市记忆我市文史学者黄继林表示,地名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加强对历史地名的保护,制定“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已成当务之急。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许多地名都有悠久的历史,对传承历史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政部门将制定“扬州历史地名保护名录”,收入这个名录的地名,都将受到严格的保护,不会轻易更名;提前做好地名规划,储备一套成熟的、社会认可的地名。“每一个历史地名都有来历和故事,有的地名已经传承上千年、上百年,就应该入选这些名录。制定保护名录、复活老地名,就是对历史地名的最好保护。”黄继林说。近年来,我们也恢复了部分历史命名,实现了文化的回归。年,我市曾将地名工程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恢复了一批历史地名,以“复活”城市记忆。专家表示,启用和复制一批老地名,与“申遗”一样只是保护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传承扬州的悠久历史文化。首批恢复的8处老地名均在老城区内,其中双东街区两处,国庆路南段两处,皮市街西侧一处,泰州路中段一处,还有两处在康山街北侧和皇宫广场东侧。老地名经恢复后,绝大多数将彻底颠覆现有的名称,除了马监巷、五福巷这两处恢复后的地名还依稀可见旧地名的影子外,其他六处地名,都与现在沿用的名称大相径庭,如“康山北街”恢复为“曾公祠巷”,“新华东巷”恢复为“福寿庭”,“崇俭巷”恢复为“多宝巷”,“新风巷”恢复为“马神庙巷”,“新民巷”恢复为“真君寺巷”,“保安巷”恢复为“报恩寺巷”。已开展历史地名梳理和恢复新地名将融入古代文化、名人故事“扬州已经开展历史地名梳理和恢复工作。”市民政局地名处处长冯静介绍,除了之前对老城区8个历史地名进行了恢复外,去年也对瓜洲古镇的盐仓巷和石秀才巷进行了恢复,扬州对历史地名的保护走在了全省前列,新编的《扬州地名掌故》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地名文化书籍。近年来,扬州积极推进地名文化建设,用历史、文化、名人等要素命名地名,如夫差桥、刘濞桥、杨柳青路、鉴真路、阮元路、枫林路、伊娄广场等。冯静坦陈,扬州在地名工作中用历史文化、名人来命名市区街道做得还不够。将对消失的历史地名进行挖掘整理,及时启用一批有内涵的历史地名。将收集整理出一批能反映扬州特色的词汇、人物作为地名命名的资料,适时适地命名地名。将会同市城乡建设局、文化局、文物局等部门,重点研究探索在道路、广场地名命名中融入古代文化,弘扬扬州名人故事。进一步充实扬州地名专家组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地名命名工作中的智囊团作用。延伸阅读6年前,八街巷恢复老地名年,市区曾恢复马监巷、五福巷、小五福巷、曾公祠巷、福寿庭、马神庙巷、真君寺巷和报恩寺巷等8个历史地名。马监巷位于“双东”街区,南起地官第,北至东关街。马监巷是以明代监养马区的机构御马监设于此而得名。年更名为马家巷。五福巷位于“双东”街区,南起东圈门,北至东关街。五福巷取福、禄、寿、喜、财之义。它源于巷口斜对面个园的“福、禄、寿、喜、财”五个大门而得名。年更名为五谷巷。小五福巷位于“双东”街区,南起东圈门,北至五谷巷。意思与五福巷相同。年更名为五谷南巷。曾公祠巷位于康山街北侧,南起康山街,北至羊胡巷。曾公祠巷以曾公祠而得名。年更名为康山北街。福寿庭位于皇宫广场东侧,东起十巷,西至观风巷。福寿庭之北为阮家大院,为阮元告老还乡时住地。大院西南原建有一座高大厅房以收藏皇帝所赐“福”、“寿”等字匾、物品,厅房名为“福寿庭”。后福寿庭被大火烧毁。但福寿庭作为地名留传下来。年更名为新华东巷。马神庙巷位于国庆路南段东侧,东接如意巷,西至国庆路。马神庙巷是以马神庙而得名,明代在扬州设御马监,为马神而立庙。年更名为新风巷。真君寺巷位于皮市街西侧,东接皮市街,西至宛虹坊。真君寺巷由真君寺而得名。原巷口有圈门,圈门上嵌有“真君寺巷”石刻一块。年更名为新民巷。报恩寺巷位于泰州路中段西侧,东接泰州路,西至石将军巷。报恩寺巷以巷内报恩寺而得名。年更名为保安巷。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病因
合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xs/4491.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