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扬州新闻
扬州美食
扬州旅游
扬州习俗
扬州文化
扬州交通
您的位置:扬州市 > 扬州习俗 > 扬州竹话 >

扬州竹话

点击音乐静心聆听

竹子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水乳交融,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中国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竹筷子,竹砧板,竹篮子,竹席子,竹帘子……竹子在人们生活中应用广泛,渗透到衣食住行各个领域。

竹器以坚韧的内核碰撞温暖柔和的外延,以超凡脱俗的想象缔造生活情趣。

有人说,现代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的地方,扬州显然不是。扬州娴静淡雅,却有她的温度,如同帘外的一片月色,撩人心扉。

扬州的亲和,柔软,渗透在每一个或轻快,或缓慢的日子。细细探究起来,扬州繁华贵气中蕴含清雅静美,其实离不开竹。

早晨,老人们提着精致的小竹笼,带着八哥鹦鹉之类的宠禽,悠哉悠哉移步茶楼。

要上一碟烫干丝,一笼蟹黄汤包,对着轩窗日影,慢慢消磨。蒸汤包的竹笼自然是竹子做的,汤包还在笼里冒热气。

不急着下箸,只漫不经心闻一闻若有若无的竹子清香,就有了莫名满足感。

午后,在自家小院里,放上竹制躺椅,乜斜着眼,懒懒靠着,也不赶时间,只和阳光较劲。竹制的躺椅,年月已久,被磨得发亮发暗,光滑无比。

泡上一壶好茶,半天啜一口,把茶香拖进记忆,慢慢发酵。兴致来了,摇头晃脑哼唱几句扬州小调,日头也就慢慢落了。

那种老街巷,四合院子,必是有一口井,井口小小的,青砖砌成六角形。

因年代已久,便废弃了,青苔攻陷了每一块青砖,每一丝缝隙。一丛扬州竹,龟甲竹,就在角落杵着,寂寞的恰到好处。

竹孤高,纤美,黛玉选了潇湘馆,自是爱那几竿竹子,映着一道曲栏。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的美直抵灵魂。

扬州人,唯美是从,自然对竹情有独钟。扬州园林多,名园也多,而名园无一例外以竹造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更是集万千宠爱于竹一身。竹是个园的灵魂所在。“月映竹成千个字”,个园由此得名。

游个园,行走在纤瘦娉婷的竹林小径,只见竹影横斜,筛光漏月,无限清幽。穿过竹生态区,行至竹径尽头,抬头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

“竹西佳处,”光默念这个名字就觉得尘世不染,光阴静美,说不出的风流妙曼。

“竹西佳处”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从此,扬州也称为“竹西佳处。”

原以为,这世间最美妙的声音,是山泉呜咽,鸟鸣幽谷。

自从读了李煜词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这句,就固执地相信,最美的声音,莫过于溶溶皓月下,风过幽篁。

竹子天生和风有不解之缘,所以竹子被制成各种乐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在世间诸多乐器中,箫最是匹配扬州。正如吉他适合北京,萨克斯适合广州,钢琴适合上海。

以前读书,学校就在瘦西湖畔。华灯初上,月上柳梢的时候,经常听得远远传来洞箫独奏的乐曲。曲声婉转缠绵,幽咽深情,时而如惊鸿照影,时而如杨花扑鬓。

一根竹子,拾掇拾掇,竟然成了乐器,而且声音如此美妙,真是亏得古人匠心独运。和那些激越张扬的西洋乐器相比,箫的声音不事修饰,简单的近乎无趣。但是,夜阑人静中,箫声低徐,穿云逐月,只需一个音符就能勾出人灵魂深处的悲喜。

扬州有个酷爱竹子的先生叫郑板桥,大家都知道,他是扬州八怪之一,赫赫有名。他喜欢竹子可不仅仅是因为竹子美。更因为竹子的韧劲。

雨急风狂时,竹子东摇西晃,也许会弯曲成最卑微的姿态,但总是会弹回来,站立不倒。竹子懂得不跟现实较劲,默默忍受外力的暴击,直到对方打不动时再反击,这点智慧令人动容。

有一个著名的成功定律——《竹子定律》,发人深省。

竹子,开始的四五年,只能长几厘米。第五年开始,却能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只用六周时间就长到了15米。原来,开始的四五年,竹子都是在地下努力,它的根系达几公里远。这么强大的根系,才能让它在五年以后加速度成长。

厚积薄发,忍受煎熬,耐得住寂寞,坚持,坚持,再坚持,直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刻。

扬州人爱竹,想来不仅因为竹遗世独立的美,更因为竹节节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

?END?

我们致力于保护每一位作者的文字、图片版权,因部分文图来源网络等各种渠道,无法追溯作者,请主动与我们联系,以便奉寄稿酬!同时,欢迎各位作者积极向我们投稿,投稿邮箱:gemaike

.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北京那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xs/475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