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扬州新闻
扬州美食
扬州旅游
扬州习俗
扬州文化
扬州交通

下乡租房定居开荒种菜,7万扬州人的青春

新集蔡桥农村,

城里的退休老人来此安营扎寨,

这些老人曾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知青。

他们在这个普通的村庄“开疆扩土”,

迎来送往过去的老友

……

很多人的记忆,

被拉到了四五十年前,

那场涉及7万扬州知识青年的“大迁徙”。

▲网络图片

1

老蔡和査阿姨,第一个在蔡桥租房安家的老知青。

  

63岁的老蔡和同龄的査阿姨同在73年下放,分在同一生产连队。当时,19岁的知识青年小蔡因为拒不接受父亲的“身份”而放弃被分配更好的工作,来到了六合“五七农场”生产五连。

  

▲六合“五七农场”知青屋

5年多的农村劳动结束回城后,老蔡和査阿姨组建了家庭,并各自走上了工人岗位,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与火热青春伴生的生活场景时常浮出记忆。这对老夫妻开始盘算,退休以后多体验体验农村生活。

  

夫妻俩没想到重返农村生活之初竟如此狼狈:3年多前,还有2年退休的老蔡突发脑溢血,嘴歪了,手无力,半个身子都失去了知觉,连翻身都困难。经过半年的医治和锻炼能走动后,査阿姨想到带从小就喜欢钓鱼的老蔡下乡钓鱼,一是锻炼身体,有利于恢复;二是让遭受病痛折磨的老蔡有个好心情。

▲老蔡和查阿姨享受平淡的农村生活。   

査阿姨的深刻印像里,老蔡还是那个不到一米七,长的很一般,喜欢调皮捣蛋的年轻小伙子,但劳动起来是连队里数一数二的能手,“割稻割麦收粮食,几个人加起来都没赶他不上他”。当年的小蔡,“玩世不恭”,劳动虽没话说,但“算公分”却比其他人少得多。査阿姨第一个站出来为他打抱不平,倔强的老蔡看似表面无感,其实内心早已暗生情愫。

这在最近的老知青的聚会中,老蔡酒后被老友们逼着说出来的。聚会中,听一向倔强而内敛的老蔡这么说,或许是感到老蔡生病后的种种生活不易,査阿姨笑中泛带着泪花。

▲查阿姨在采摘。 

最初,为了让老蔡的身体恢复好,査阿姨每周都要带着老蔡下乡一两次,瘦弱的她很吃劲地带着拖着病体的老蔡一路颠簸,电动车时常是摇摇晃晃,有时因为急刹车差点摔倒。但是,査阿姨能感觉到老蔡的病情和心情的好转。

 ▲农村定居前,查阿姨骑重病的老蔡骑电动车下乡钓鱼 

偶然的机会,他们来到了蔡桥钓鱼,突如其来的雷阵雨让他们萌生在当地租个临时落脚点的念头。从农村租了空置的农房,几间低矮的小屋,除了必要的修缮外,几乎没有大动作,老夫妻两尽可能地保留了农村生活的原貌。他们把精力放在了屋子前后,养鸡养鸭,种瓜种豆。

“劳动可以锻炼身体,让自己吃上新鲜的瓜果蔬菜,最大的乐趣是享受过程”夜里,老蔡会打着手电筒站在瓜架旁,耐心细致地观察黄瓜的一点点变化。据说,黄瓜夜里长得快,一夜过来,大小会有明显的变化。

▲老蔡的农民房外景   

査阿姨从骑电动车带着老蔡从每周下乡一两次,到每周三四次,慢慢发现越来越舍不得这种平淡的生活了。老蔡跟査阿姨说,下乡的次数如果少了,“鱼路”就不熟了,哪里有鱼哪里没鱼也就摸不准了。査阿姨猜出了老蔡的心思,干脆在这里定居了。3年来,多数时间生活在农村这几间简陋的农房里。

年,老蔡年近九旬的老母亲生病后,也被他们接到了这里生活了一年,老人临终前2天才回城。“老人走的很安详。”査阿姨和老蔡甚是欣慰。“吃菜地里摘,吃鱼河里捞,吃蛋鸡窝里掏……”蔡母编了一个顺口溜,如今在老知青们之间广为流传。

  

▲老蔡家的菜园 

老蔡已经很少回城了,査阿姨隔三差五回城照顾自己生病的母亲,看看儿孙,有时候也回去参加参加京剧民间票友活动。

 

“爱人是自己选的,孩子是自己养的……”査阿姨说,老蔡由于身体的原因有时会发火,她以前实在受不了老蔡的脾气时想过回城,但    

景阿姨和女伴租的是一户七架梁的高大敞亮的农房,自带小院。尽管比老蔡家要宽敞,但风格差不多:除满足干净整洁等基本生活需求外,尽可能保留原味农村生活。

▲果实累累

西红柿、青椒、毛豆、苦瓜、瓢……景阿姨和女伴种了二三十种,鸡鸭鹅养了只,这样的种养规模,在当地农民家中也非常少见。

▲种出了苦瓜

鸡鸭鹅粪当肥料,循环利用,景阿姨说,图的就是绿色环保无污染,吃了对健康有利。老蔡的身体康复的快,与吃自己种的新鲜菜也有很大关系。

▲鸡鸭鹅粪当肥料

  

刚到这里家前屋后还都是荒地,63岁的景阿姨想过退缩,但还是坚持了下来。“每天早上6点从扬州骑四五十分钟电动车到这里,忙到晚上六七点再汽车回去。”今年2月开始,超强度的“基建”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割草、翻地、铺砖修路……景阿姨和女伴把这里整的有模有样,“累并快乐着”。

▲带知青朋友参观

左邻右舍虽然不太能理解她们何苦这么吃苦,但还是充满敬佩。“一个多月瘦了十多斤,邻居们都劝我们不要那么累。”

▲窗台上的盆景

▲景阿姨的农村生活笔记

  

景阿姨19岁下放到农场,先是养猪,后来做过瓦匠小工,再后来到“五七干校”培训后成了一名赤脚医生。回城后,在医疗器械厂、公交公司等单位做会计等工作直至退休。景阿姨觉得几年的下乡经历很有成就感,比如养猪,能一天天地看到猪长大。而现在在农村的劳动也同样很有满足感。   

▲景阿姨和女伴又开了一块地,打算种豇豆,水塘蓄水浇灌

景阿姨和女伴原本也不懂种菜,老蔡夫妻俩早于他们来农村便成了“老师”,几个老知青常在一起交流种地经验得失,到镇上买种子也打听各种蔬菜瓜果的种植方法。普普通通的毛豆,从5月到8月,几乎每天都有新鲜饱满的毛豆吃。“毛豆品种分的可细了,4月头、5月头、6月头、7月头、8月头……一般提前一个多月种。”这连很多农民都不完全了解的种植经验,老知青们屡试不爽。

当地有农民看见知青们的家前屋后所果累累,甚至有人还有点不服气地讨教经验,原来这其中的门道很多:西红柿长的不能太高,只能有一个头,生出第二个岔头就要剪掉;豆子种德不能太靠近,否则果实受影响……

▲收获的喜悦

几个知青的农村生活在圈内引起了轰动,来访的亲朋好友不断。景阿姨以前打麻将的“牌友”某一天突然发现她很少去打牌了,即便去了,打玩牌二话不说急冲冲地走了。牌友一番侦查,听说了景阿姨的新生活。牌友带着老伴方老师——较景阿姨他们早几年下放的知青,来到蔡桥。

▲知青们来到农家小院聚会,吃自己种的菜、回忆年青时的故事

方老师和老伴几年前在槐泗农村将女婿老家农房修葺一新,摘瓜种豆,享受满满乐趣与回忆的农村生活。由于外孙在市区上学的所需要老俩口照顾,方老师和老伴常常是城市农村之间“切换”,短暂的农村生活让他们感觉很知足。

  

▲知青们来到农家小院聚会

最近,

几个知青年家庭欢聚一堂,

采栽、做饭、拍照留念……

回忆那段刻骨铭心的青春岁月,

畅想美好的晚年生活。

壹周看原创,转载请联系壹周君!

本期编辑:宏兵

带爸妈去旅游,点击“阅读原文”提前报名↓↓↓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有什么治疗方法
卤米松乳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xs/51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