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扬州新闻
扬州美食
扬州旅游
扬州习俗
扬州文化
扬州交通

ldquo好地方rdquo扬州如

(政协扬州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

如何让扬州这个“好地方”好上加好、越来越好?扬州这样作答——

1月18日,政协扬州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上,市委书记夏心旻在不到字的讲话中,“好地方”一词出现了21次,对扬州建设发展“好地方”作了深刻阐述。

(市委书记夏心旻在政协扬州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上讲话)

“不断夯实‘好地方’的产业根基、不断彰显‘好地方’的文化魅力、不断厚植‘好地方’的生态底色、不断创造‘好地方’的美好生活、不断筑牢‘好地方’的底线底板。”

夏心旻说,“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全市上下要同心同德、凝心聚力,甩开膀子、迈开大步。”

“好地方”,好在何处?就是体现过去现在未来持续不断的好、“五位一体”全面系统的好、城乡融合协调均衡的好、外在内在表里如一的好。

如何让“好地方”的成色更足、底色更靓?正在举行的扬州“两会”,对今年以及“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从产业、文化、生态、民生、社会治理等五个方面入手,加快建设产业科创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名城,奋力谱写“强富美高”的扬州新篇章。

形象地说,扬州就是在做五好之“加”,也就是在五个方面做好“加法”。我们既不能沉湎于历史积淀的荣光,也不能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而必须以“好上加好、越来越好”为追求,打破惯性、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开创未来,从而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启。

“加”首先是加速。

(扬州信息产业基地)

不断夯实“好地方”的产业根基,就是持续不断地擂响产业强市的战鼓,让产业发展的热潮在扬州大地竞相奔涌,让创新创业为“好地方”插上腾飞的翅膀。

“扬州历史上的数度辉煌,其根本在于产业的兴旺、经济的繁荣。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市发改委主任黄为民说,在制订扬州“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时,特别提出要强化产业创新引领,加速建成一流的产业科创名城。

市工信局局长王正年表示,扬州将坚持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坚持产业科创和科创产业双向发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打造自主创新能够扎根的特色产业创新高地,构建以智能融合发展为导向的特色产业体系。

“加”其次是加高。

(瘦西湖美景)

今天,不断彰显文化魅力的扬州,正在向着建设文化新高地再出发。

前不久,扬州挂牌成立了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这一‘文化航母’的起航,意味着扬州要争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急先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继业说,这是我们扬州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也定能干成的大事要事。

“近年来,我们先后获得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三张国际级名片,这都是在为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加码’。”市文旅局局长季培均说,我们要始终扭住建设文化旅游名城不动摇,以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争当示范为引领,以文旅产业发展为重点,让扬州的文明文化更有分量、更有质感,更好地赋能高质量发展。

“加”也是加分。

(扬州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

绿杨城郭是扬州,良好的生态既是风景,更是最基本的发展底色,为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加分。

“扬州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充分发挥长江、淮河、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四水’交汇的禀赋和优势。”市水利局局长康盛君说,扬州将协同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确保“一江清水北送”“一江碧水东流”。

“我们将一体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大力实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和系统保护修复,加快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和功能品质。”市环保局局长金春林说,扬州统筹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扬州样板”,让扬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福利。

“加”还是加力。

(高铁给扬州插上“腾飞”的翅膀。)

只有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好地方”才能越来越好。保障与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扬州在加力。

“我们要努力打造更加宜创宜业宜居的发展环境,不但要提供创业的平台,还要着力解决创业者‘上有老下有小’的后顾之忧,让每一个创业者都能在扬州尽情放飞梦想,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在扬州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市人社局局长范耘说,扬州将加快建设有温度的包容魅力城市,全面彰显城市的“历史厚度”。

“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着深厚的感情,一件实事接着一件实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市政协副主席、民政局局长王振祥说,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添砖加瓦。

“加”还是加固。

(扬州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基础建设是把“好地方”建设好发展好的基本保障。

举头红日近,回头白云低。回想去年初,疫情防控形势基本好转后,扬州首先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多人参加、一直到村和社区的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动员大会,旨在持续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全力推进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惠民服务“一网通达”,加快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畅通为民服务“最近一米线”。

“去年,扬州不仅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还获批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市城管局局长彭苏宁说,这得益于我们不断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机制,织密社会治理体系之网,坚决守牢底线、筑牢底板,让城市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心。

(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好地方”要好上加好、越来越好,意味着扬州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啃“硬骨头”、开顶风船、走上坡路。

扬州,这座拥有多年历史的城市,当下正在破题的五好之“加”,从更广的维度看,是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握紧发展的金钥匙、竖起前行的风向标,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素材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扬州离退休干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xs/730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