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扬州新闻
扬州美食
扬州旅游
扬州习俗
扬州文化
扬州交通

扬州东关街历史街区2武当行宫

在东关街商铺林立林的老街上,在熙熙攘攘人流中,在热闹的喧嚣里,“武当行宫”的人气明显不如那些花花绿绿的店铺,更不能与卖各种吃食商家相比。

▼武当行宫的外观

▼山门对联:与天同寿神仙府,长生不老道人家。

▼“武当行宫”几个字仍清晰可见

武当行宫位于东关街号,坐北朝南正对着东关街。最初兴建的年代已无据查考,原名真武庙。明宣德三年(),扬州知府陈贞重建真武庙,明嘉靖四十三年(),含山(今属安徽)人耿氏在真武庙立武当行宫碣,用以求福、祈雨。

扬州真武庙后来易名为武当行宫,源于真武大帝的道场在湖北武当山。古语云:“非真武不足以当此山”,意思是唯有真武大帝才能当得此山,故名武当山。传说武当山金顶原来被无量佛占据,后来真武大帝修仙得道,云游到此,看到这里群峰林立,天柱峰高耸入云,七十二峰俯首相向,形成了群峰朝拜的奇观。真武大帝相中这块宝地,便到天柱峰向无量佛商量借地,提出只借八步即可。无量佛见真武大帝所要不多就一口答应,不料真武大帝法力无边,他从天柱峰顶走了八步,一步就是百里,八步便跨越了整个武当山,武当山从此成为道家的场地。将真武庙改名为武当行宫,等于说扬州为真武大帝准备了一座随时可以小住的行宫。后来,真武庙逐渐被武当行宫的名称所代替。“武当行宫”石碣,用以祈祷福祉,故扬州民间一般习称武当行宫。门额上依稀可见白色石刻“武当行宫”四字,右边竖排几个小字“光绪六年中秋月”。

清咸丰三年(),太平军大举攻克扬州城,武当行宫惨遭兵火烧毁,现存主房山门殿、中殿、大殿前后三进及东侧廊房。武当行宫的后大殿,是如今扬州城中少见的明代建筑遗存之一,楠木架构,单层歇山顶,面阔三间,屋脊覆盖着琉璃瓦及吻兽,屋脊中央设宝顶,殿前还有古银杏树三株。直到光绪年间,两淮运司海州分司徐绍垣,才在武当行宫的废墟上对它作了修缮。

▼一进门就是财神殿,看样子这里供奉的财神是赵公明,旁边有道家起源等介绍。

▼这里显得很清静,看上去不太粗的小树可是历经沧桑的老人了。

▼修复不久的真武殿

▼真武殿门前有一个大香炉,上面有“武当行宫”几个字。这个大香炉比较年轻,是年才有的。

▼真武殿门对联。

门外是:“华堂瑞绕喜光辉栋宇,金殿香生贺锦绣阳春。”

门内是:“逞披发杖剑威风仙佛焉耳,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呼哉。”门内对联,据说是苏东坡在一真武庙题写的。

武当行宫的真武殿里供奉的是真武大帝铜像,故名真武庙,后来因兵荒马乱毁于战火,现在殿中的真武大帝为重修后的塑像。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在道经中称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或真武大帝。在道教的神仙系统中,真武大帝是管理北方的神。《楚辞》注云:“玄武,北方神名。”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北方属水,所以北方之神也就是水神。《后汉书》说:“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因为水是万物生存所必需的,扬州又是水乡,盐运和漕运都依赖运河的畅通,所以真武大帝历来深受扬州人的尊重。真武大帝同时又是阴阳交感的象征和长寿吉祥的神灵,人们普遍相信,礼拜真武大帝有利于繁衍人口与延长寿命。真武大帝这些富于人性的特征,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一致信奉。据说扬州武当行宫香火旺盛。每当真武大帝的诞辰日即农历三月初三日时人流如潮,人们把平安、长寿、顺遂、发达的美好愿望都寄托于此。

▼真武殿后门。这个香炉也是年才有的。

▼三清殿。

▼三清殿对联。

门外是:“功成武当名扬梵地,积善南岩德比苍天。”

门内是:“道在盛传修在己,德由人积命在天。”

▼三清殿门外的文字介绍

▼三清殿内供奉的神仙

▼在中间的为“太乙救苦天尊”即东极青华大帝,有“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号,简称救苦天尊。相传其为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统御万类。是我国道教继承上古先民信仰而来。道教说他由青玄上帝神化而来,誓愿救度一切众生,所以炁化救苦天尊以度世。据说人类在危难之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天尊即随声赴感,前往解救。故而在信徒心目中也有极为深厚的信仰基础。

▼东面的为上清灵宝天尊,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西面的为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相传其原形为老子。

▼天尊面前的摆设及供桌上精美的雕塑似乎与真武殿的差不多。

▼慈航宝殿

原来道教中的慈航道人就是佛教中的观音菩萨,只是说法不同而已。依照道教的说法,慈航道人乃是原原本本的女身,而根据佛教的典籍记载,观世音则是从一开始就是男人身修行的,传入中国后观世音才逐渐变成女身。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她都是人们心中是一个救苦救难的大慈大悲的神仙。

▼慈航宝殿前面的香炉,是年的物品。

▼观音身旁站着的一定是童男童女咯,供桌上放了不少精致的观音瓷像。

▼原庙内有三棵大白果树,这是其中二棵。

▼另一棵白果树已被围墙隔在外面。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更是中国的国树。东关街这颗据考证已近年。

▼自古以来,中国皇帝巡幸天下,狩猎名山,就喜欢为树封官、封神,并有祭祀“神树”的活动。清康熙更是其中杰出代表。康熙二十三年开始了自己第一次南巡,抵达扬州时因“扬州十日"之事,内心忐忑,见此树有灵气,在此树下为扬州黎民祈福,谓之”福树“。

▼据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扬州,且都来此浏览、祈福。其中乾隆十六年更是与婉贵妃一起来此祈福,并将此树更名为”福缘树“。福缘树周边长寿老人甚多,夫妻相亲相爱,生活和睦。

▼其粗壮的树身是人们生活蒸蒸日上的标志,繁茂华盖的枝叶是子孙后代繁衍的象征,且此树比领道教圣地武当行宫,更增添了它的神秘和神圣。

▼这座钟是年才有的,用来祈福的,上面写着“风调雨顺”。

▼墙内的清静与墙外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康乾盛世的辉煌,推动了扬州书院的发展与昌盛,使扬州的文化、教育、学术研究呈现一片辉煌。道光以后,国门被打开。西学东渐,扬州又得风气之先,成为新式教育的发源地之一。   

甲午战争以后,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到了科举教育的弊端,纷纷上奏,提请改变教育制度。光绪二十四年(年),特谕“各直省督、抚,将各省、府、厅、州、县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之学校。其阶级: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郡城之书院为中学、州县之书院为小学……各书院之经费,尽数提作学堂经费,绅民如能捐建学堂,或广为劝募,准奏请给奖。有独力措捐钜款者,予以破格重赏”。光绪二十七年(年)11月,清廷再度颁布兴学诏书,要求“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光绪二十八年(年)清政府颁布了更为具体的“壬寅学制”。是年,两淮盐运使程仪洛以安定、梅花两书院的经费的一半在东关街“武当行宫”创办了“仪董学堂”,开近代教育先河。先后礼聘屠寄、王鹏运为掌教;随后盐运使白旗人恩铭继任,先后礼聘李慎儒、宋子联为掌教。掌教均为一年一任期。恩铭即后来转任安徽巡抚时于年为革命党徐锡麟所刺杀者。

光绪三十二年(年)继任两淮盐运使的赵滨彦就原仪董学堂改设两淮中学堂。这是扬州中学的前身。所谓“仪董”,是以大儒董仲舒为效仿楷模之意。仪董学堂是近代扬州第一所官立中学,经费出自盐务,总办由两淮盐运使担任,首任总办为程仪洛。因为两淮盐运司署内原有仪董轩,系为纪念江都相董仲舒而建,所以学堂亦以“仪董”命名。自从有了仪董学堂,扬州城愈加人才辈出。新中国成立后,在仪董学堂旧址先后兴办东关小学、艺蕾小学,也培育了大量的少年才隽。 如今,为保护这一道教古迹,艺蕾小学整体搬迁别处,重新修缮后的武当行宫依然保持了古寺庙原来的风貌。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呀
行政助理管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zhouzx.com/yzxs/1721.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